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唐南皇 > 第二十九章 馬車的革命(1)

第二十九章 馬車的革命(1)

推薦閱讀: 終身誤 宋時明月

第二十九章馬車的革命(1)

“額,既然朕的題目已經被貞兒答出,我們就繼續下一項吧,那就是——發紅包。”李世民見現場一片尷尬,便咳嗽兩聲,丟擲了下一個專案。

有內侍託著一個大大的托盤,上面紅布覆蓋,揭開紅布,下面正是一個個紅包。

“承乾。”

“恪兒。”

“青雀。”

“祐兒。”

“......”

法紅包其實很沒意思,李世民一個個點名字,被交到的人一個個走上去,分別從李世民長孫以及李淵手裡拿到紅包。紅包裡也只是裝了九個大錢,唯一和普通人家的紅包不同的是,這大錢是用黃金鑄造,而不是黃銅。

“沒意思。”李貞把紅包塞進口袋,嘴裡嘟囔了一句。

長輩發了紅包之後,接下來就該晚輩送禮了,作為太子,李承乾當仁不讓:“前些時日兒臣偶得一寶,乃書聖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中秋帖》,兒臣知父皇酷愛書法,以此作為賀禮,祝父皇萬事如意。”

李世民眼睛一亮:“嗯,承乾有心了。”

接過書貼,李世民將之貼身收好,要不是顧忌到這裡是宴會,只怕早就愛不釋手的鑑賞起來了。

李世民喜好書法那是出了名的,歷史上他為了得到‘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甚至不惜派人盜竊,死後還命《蘭亭集序》陪葬。可惜昭陵後來被盜竊,《蘭亭集序》也至此失傳,堪稱中華文史上又一憾事。

李承乾之後是李恪,只見李恪也拿著一幅卷軸笑道:“這還真是巧了,大兄送的是字帖,孩兒送的卻是名畫,孩兒曾在長安名店‘問書齋’購得東晉名家顧愷之的《斫琴圖》,特奉與父皇,以為萬賀。”

“好,恪兒真是有心了,父皇甚喜。”李世民更加高興,自古以來書畫不分家,他不但喜歡書法,也是喜歡繪畫,只是他的繪畫作品存世量太少,並不太為人所知。

李恪之後就是李泰,李泰的禮物是一個匣子:“父皇,兒臣得知父皇前些日子身體不適,憂急如焚,遍搜長安藥鋪,得了一株千年靈芝,恭祝父皇身體安康,萬壽無疆。”

“嗯,青雀有心了。”不知道怎麼回事,連著三個兒子送上的寶物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可李世民的反應卻並不激烈,連李貞都看出來了。

接下來一樣如此,李世民的興致明顯不高,哪怕禮物再貴重,也依舊是那句‘嗯,**有心了’,最多就是加一句‘父皇很高興’又或者‘父皇很開心’,但是個人都看得出來,李世民並不如何開心。

很快就輪到李貞:“父皇,孩兒的禮物太大,大殿恐怕放不下,還請父皇移步殿外。”

“哦?”李世民這才有了一點興致:“是什麼樣的禮物?”

“父皇移駕殿外,自然能看到。”李貞神秘兮兮道。

“行啊,走吧。”李世民邁步走出殿外,其餘人連忙跟上。

只見殿外果然停著一輛馬車,六匹不帶一絲雜毛的白色駿馬正一字並肩的侍立車前,上等楠木製成的車身顯得格外厚重,車上雕龍繪鳳,鱗翅都以鎏金描繪,眼睛以上等寶石鑲嵌代替,在夜火照耀下燁燁生輝;內部是一整套以紫檀木打造而成的沙發四件套,上面覆以最上等的皮毛,既軟和又華貴,窗戶上則鑲嵌著整塊玻璃,光潔而又透亮......整輛馬車在夜晚火光的照耀下金碧輝煌卻又不失端莊大氣,整輛馬車算下來,至少得花費數萬兩白銀——這還只是成本價。

這些倒也罷了,裝飾雖然華貴,但在座的諸位如果要狠下心打造的話也不是弄不來,真正令他們驚訝的是,這輛車居然有四個輪子。

要知道在這時候還沒有四輪馬車,就連皇上的御輦也都是兩個輪子的,因此儘管御輦華麗非常,但坐起來依舊是顛簸無比——儘管工匠已經十分用心的去提高馬車的平穩性了,但兩輪馬車的侷限性畢竟在那裡,再怎麼提高,也遠不如多增加一對輪子來的效果好。所以此刻李貞奉獻的四輪馬車,對於李世民的衝擊是相當大的,堪稱是交通業的異常革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四輪馬車的地位一點都不下於珍妮機。

話說以前也不是沒有人想過四輪馬車的可行性,卻因為轉向器的原因導致四輪馬車無法轉向,遂擱置。

“四個輪子,這麼大?”李世民撫摸著馬車的車轅,驚訝道。

四輪馬車除了穩當之外,第二個特點就是大,畢竟多了兩個輪子(其實二輪馬車也能做的更大,但唐朝時期可沒有輪胎和鋼輪轂,那時候的輪子都是木頭做的,如果做的太大,車身重量會大大增加,木質的輪子可經不起太重重量的壓迫;而四個輪子就不一樣了,不但多了兩個輪子分擔壓力,更因為四輪的前後佈局結構,使得車身的承重力比二輪馬車更強)。車輛大就代表著內部空間大,這對於帝王或達官貴人來說代表了更優良的舒適性,但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卻代表則更大的載重量,也就是說一次性可以攜帶更多的貨物。

現在正是戰爭時期,一切事情都要為戰爭服務,所以在四輪馬車出現的瞬間,李世民就想到了其所帶來的更大的意義——那就是更加強大的載重量,如果再加上李貞進獻的水泥,兩者相疊加起來所產生的速度與效率,絕對遠超以往。

“不錯,四輪馬車不但更加穩當,而且載重量是兩輪馬車的兩倍還要多,以往運送一批糧草需要一千民夫的話,現在只需要三百人就足夠了。”李淵也在旁邊點頭解釋道,眼中的滿意之色怎麼也減不下去。

民夫的數量減少了,就意味著路上的損耗少了,這對大唐對外的戰爭絕對是有利的。須知古代糧食運輸在路上的消耗量是非常恐怖的,一千斤糧食到了士兵手裡也只能剩下五百斤(百分之五十的消耗量,這是明朝的資料,漢朝更慘,消耗量高達六成以上),剩下的五百斤都在路上被運糧隊消耗了。如果唐朝大規模普及四輪馬車的話,那麼這個比例要降低至三成甚至兩成,如果使用水泥路,資料還會再次下降。

最新小說: 追蹤師 前男友他帶球跑了?! 原來我的師門都不正常 如何逼瘋高嶺之花(重生) 妖精的尾巴之大神帶帶我 快穿:炮灰女配拯救計劃 我不修仙反來賣命 我在古代流放地開鹵味店 我在廢土世界直播種田日常 甜文造飯計劃[快穿] 穿書之她好甜 路邊的美男不能撩 除了我全員手握劇本 本店招牌菜 [蝙蝠俠]老爺到我碗裡來 漫威BOSS 未來科技代理人 重生之小龍女,遊走諸天 丞相微時妻(雙重生) 假千金拒絕做妾,囤糧滿倉度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