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嬸見四爺來了,都驚嚇得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因為平時四爺絕不可能自己來伙房這種地方的。
“謝大嬸,你不用緊張,貝勒爺是來看你做的醬肉包和蔬菜乾的。你拿出來,讓貝勒爺瞧瞧。”
“貝勒爺,格格,奴才按著格格的吩咐,將那牛肉切成小塊,再用鹽醃製起來。然後在大鍋子裡熬煮,熟透了,又切成小塊,搬入花椒大料等作料後,再一塊塊地凍起來。您看,都已經凍成一塊塊的了。”謝大嬸一邊將自己做成的牛肉“醬包”給惜珺看,一邊說道。
“恩,謝大嬸,你將這醬包煮一碗麵,讓貝勒爺問問味道。”惜珺道,“貝勒爺,不如妾身陪你出去消消食,等會兒過來,興許還可以吃頓宵夜”。
“爺,十三爺還沒回去嗎?”惜珺突然想到一早在花園裡遇到的十三,問道。
“回去了。這個十三,簡直就是個孩子心性,娶了個福晉,天天鬧騰。”四爺道。
“十三福晉出自兆佳氏,名門閨秀呀,應該是知書達理的。十三爺又自幼失母,應該不是愛鬧騰的性子呀,怎麼會處不好?”惜珺道。
“是呀,連你都覺得他們應該是很好的一對兒,可是自從大婚後,十三隔三差五就往我這裡跑,總是說與十三弟妹處不好。”四爺道。
“興許十三爺心裡有什麼緣故。妾身瞧著十三爺目色發熾,嘴角生了一些小皰疹,應該是體內淤熱所致。這離出遠門的日子也不多時了,貝勒爺可提醒他先在家喝點散熱的大青葉。否則若是上路了,只怕會加重他體內的鬱熱。因為路途上越發少喝少睡。”惜珺道。
四爺聽著惜珺這一通話下來,心裡十分舒坦,十三的確沒什麼人關心,除了康熙之外,只怕只有自己才時常關心他。
“那明日我就派人去給他傳個話,大青葉具有散火之功效?”四爺道,“秋大夫的醫術不錯,日後你跟著他學吧。這次路上所帶的太醫也是從宮裡頭來的,到時候你也可以跟他學一點。”
“多謝貝勒爺。那妾身就虛心求教,多學一點兒,若是貝勒爺身上有什麼小疾小患,妾身就可以對付了。”惜珺笑了起來。
四爺似乎對她頗懂醫理,很是欣賞,甚至還主動讓她去跟大夫學,這點令惜珺發自肺腑地高興。
兩人走了幾圈後,又一塊兒去了小夥房。謝大嬸子用醬包所做的牛肉麵已經做好了,香氣四溢。四爺居然又讓人給他盛了一碗,就著謝大嬸子所做的泡菜又吃了一碗麵。吃到最後,四爺連湯汁都沒有放過,一滴不剩,全部喝下肚去。
結果,惜珺被四爺折騰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就後悔了,不該讓他吃這麼多,這多出來的精力全發洩在了她身上!
那廂,四福晉烏拉那拉氏卻還沒有睡。她正在看給四爺準備的行裝清單,看看有沒有什麼遺漏的東西。
“福晉,夜深了,不如早日歇著吧。今日貝勒爺去了鈕鈷祿格格那邊。”周嬤嬤來到烏拉那拉氏背後道。
“這裡再添點驅逐蚊蟲的東西吧。南方多蟲患。”福晉卻說道。
“是,福晉為貝勒爺殫精竭慮,貝勒爺心裡頭是知道的。”周嬤嬤道,“福晉,後日是上元節,按說貝勒爺要來福晉這裡的。不如老奴為福晉準備好一桌好酒菜,等貝勒爺來了,福晉陪著貝勒爺好好用一頓家宴。”
福晉知道周嬤嬤用心良苦,自從上次在前院跟四爺起了衝突後,四爺就沒再露面,也沒派人過來傳個話。福晉知道,四爺一向不喜歡自己的性子,可是她就是這樣的性格,也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福晉,大阿哥今日已經下床了,還在地上玩了一會兒了。身子大好了。”周嬤嬤笑道。
“弘暉總算好了。嬤嬤,只要有了他,我即便受再多的委屈,也是值得的。就這麼辦,明日你準備一桌酒菜,讓弘暉也來,好讓他阿瑪高興高興。”福晉露出一種欣慰的笑容道。
“正是這個道理。後日一定要讓貝勒爺來。鈕鈷祿氏這些日來倒也安分,幾乎沒出她的院子。福晉,老奴瞧著她倒是與李氏那個狐媚子不同,並沒有天天黏在爺們身上不下來呢。”周嬤嬤道。
“鈕鈷祿氏出自大族,豈是李氏那種小門戶出來的女子可比的。嬤嬤,只要她安分守己,本福晉也可以與她平安相處。”福晉道。
“福晉所言甚是。您是妻,她是妾,這妻妾和睦,再好不過了。鈕鈷祿氏,怎麼說,都對大阿哥有過恩情,只要她不學李氏,福晉自然也是容得下她的。”周嬤嬤道。
“最近李氏也安分了,哼,這次居然被她僥倖逃過,可惜了。”福晉道,她仍舊對李氏充滿了忌憚,心裡百般糾結四爺對李氏的寬容。因為這次的事情已經指向了李氏,可就這樣過去了,實在令福晉十分不甘心。
“她是看在肚子的份上。這老天真是瞎了眼睛,盡然讓她一再受孕。”周嬤嬤也氣道。
“李氏這樣生養頗多,也難怪貝勒爺對她收下留情。”福晉喃喃自語道。
“福晉無需掛心了,她生再多,也越不過您去。如今,只要貝勒爺不再獨寵李氏,多將精力分散分散,那對福晉也是好的。”周嬤嬤只好這樣勸慰道。
做福晉做到這個地步,也是一種悲哀。烏拉那拉氏知道自己或許一生就只能得到正室的位置,永遠也得不到四爺的青睞。
其實也不是四福晉如此,歷位皇子福晉都不怎麼受寵愛,除了直郡王獨寵福晉,八爺獨寵八福晉之外,就沒有哪位正室能獨佔皇子的心。
其實這也怪不得大清的皇子們,因為大清選擇福晉的標準就是按著蒙古人的長相來的,再以家族來論,選出來的都是身份相符,長相不狐媚的女子,一貫看多了江南美女的皇子們,自然對這樣的女子提不起興致。
愛新覺羅的統治者們,只知道用聯姻來鞏固大清政權,可是他們卻忽略了,給愛新覺羅的子弟們所選的正室不對他們的胃口,其結果就是讓各位皇子的後宅永無寧日,令他們的子嗣在後宅的風雨中夭折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