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衛子夜從銀杏子那裡要來了可以保住李凌峰修為的丹藥,但是因為銀杏子本身也在懷疑之列,所以李凌峰並沒有直接食用,而是讓張天宇為他重新煉製了一粒靈丹。
只可惜因為藥材與爐鼎的原因,張天宇耗費了三天的時間,一連煉了四爐,成丹皆在地階四品到五品徘徊,據張天宇推算,若是食用這粒丹藥的話,他的修為會降一階,保持在幻化境中期。
眼見修為日漸倒行,若是李凌峰再不拿出主意,就算是銀杏子的丹藥,也不可能在他自身降到幻化境中期後再次提升起幻化境後期,於是在一番思想鬥爭下,還是選擇了服用銀杏子地仙二品的丹藥,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有後遺症,但是眼下他的修為的確是保住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好在,萬般不幸之下終於出了一件喜事,就是李牧終於突破到了幻化境中期,不過,他也只是高興了不到盞茶的功夫。
因為在鳳瑤的激將之下,李牧再次和眾人比試一番,比試的結果頓時讓他苦悶不已,因為除了與詩云比鬥時能堅持大概一刻鐘左右的時間外,與其他人根本就是秒殺。
尤其是張天宇,他原本以為張天宇會顧及他的面子,稍稍讓一讓他,應該也能堅持一盞茶左右,卻不想張天宇一出手便是十二名金甲戰神的完美配合,還未等他反應過來便已經敗下陣來。
之後,李牧便纏著張天宇要學撒豆成兵,只可惜他對仙法的悟性實在是太低,用了整整一天一夜,只召喚出一名銀甲戰神,心灰意冷的李牧隨即又向詩云求教御劍。
原以為御劍之術會得心應手,畢竟先前他也修行過崑崙心法,卻不想擺弄了整整一天,終於在量天尺險些墜入深淵之後再次放棄。
最後,李牧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原來我真的一無是處……”
時間過的飛快,一瞬眼的功夫,距離青丘之穴再次開啟便只剩下不足三天了,而今日,恰恰也是白衣書生預計的成爐之日。
申時左右,幾人正於斷崖前對練,白衣書生終於滿面春風而來。
不用問,看這個狀態,便知道地階爐鼎必定煉製成功,否則他也就沒有前來尋張天宇的必要了。
“轟!”
白衣書生沒有說話,直接丟擲一物,此物迎風便漲,瞬間化成一尊三足圓鼎落在地上,揚起漫天塵埃紛飛。
待塵埃散去,現出一尊三足雙耳圓鼎,此鼎通體金光閃閃,豪光萬丈,高約九尺,方圓六尺,鼎蓋中央穩坐一隻昂首挺胸,栩栩如生的麒麟,四方各有一隻惟妙惟肖神獸,正是龍、鳳、虎、龜,此五獸正代表五行,喻意五行神獸鎮乾坤。
鼎身兩側有雙耳,一耳為圓形,代表太陽,一耳為牙,代表太陰,其下刻有八卦,八卦依先前之數排列,三足上以纂體刻有天、地、人,代表三才。
“好鼎!”眾人忍不住驚呼一聲。
白衣書生聽到眾人稱讚,隨即笑道:“當不得好,不過煉製天階七品的丹藥,應該問題不大。”
嘴上這麼說,但是從其表情可以看出,他本人對於此鼎也是極為滿意。
張天宇笑道:“前輩過謙了,此鼎雖然只有地階中級,但是憑藉前輩高超的煉器手法,陰陽相輔,三才立足,五行八卦鎮壓乾坤,別說天階七品,就算是天階三品的靈丹也煉得。”
白衣書生嘆息一聲道:“只可惜此鼎以六為數九煅煉之,只能做陰鼎之用,若此鼎為陽鼎的話,在日後的仙魔大戰中必定能放大異彩。”
張天宇笑了笑道:“這倒無礙,陰丹雖然多以滋養元神靈魂之用,但是也有許多療傷聖藥。”
白衣書生雖然精通煉器,但是對於煉丹卻是一隻半解,聽到張天宇這麼一說,不由有些尷尬道:“靈丹之事我不太懂,不過此鼎能有你這樣的主人,倒是它的造化。”
白衣書生此言一出,眾人不由一愣,只不過是一個鼎而已,談何造化?
不過身為內行的張天宇卻是知道,對於煉器者而來,每一件作品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在他們眼中,這些死物全是有靈魂的,所以才會有此一言。
只是此鼎實在太過貴重,如此收下有些慚愧,張天宇隨之推讓道:“晚輩只幫前輩煉丹便是,此鼎晚輩可受之不起。”
白衣書生笑了笑道:“我又不精通奇黃之術,於我手中亦是暴殄天物,但是予你手中卻可大放異彩,所以你也不必推讓,何況,僅憑一粒‘六陽正神丹’,與我來說已比這鼎貴重千倍萬倍,你亦可以將此當成是一場交易。”
白衣書生所言倒也是事實,何況一但將此鼎煉成陰鼎,對於如今天下眾人煉丹大家便已是廢鼎,因為陰丹的丹方本就稀少,若非張天宇領悟《神農百草經》,對於他來說也是無用之物。
張天宇也不是喜歡虛假客套之人,隨即拱手作揖道:“那晚輩就卻之不恭了。”
白衣書生笑了笑道:“仙器皆有名,所以在祭鼎之前,先要取一名字,否則器靈不成,便只能是一尊廢鼎。”
“哦?”白衣書生此言一出,張天宇這才反應過來,此時他已經是這尊鼎的主人,也便沒有推讓,於是他沉思片刻後笑道,“此鼎陰陽相輔,三才立足,就名‘陰陽乾坤鼎’如何?”
誰知,話音剛落,李牧便吐槽道:“陰陽相輔名陰陽可以理解,這三才立足和乾坤有什麼關係……”
“哈哈哈哈……”白衣書生聽後隨即朗聲大笑道:“小少主莫不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才立足,自然當得乾坤之名。”
“哦……原來如此!”李牧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乾坤之名是如此而來,隨即點點頭道:“不愧是天宇,連起名都起得這麼有水準。”
衛子夜隨即笑道:“煉丹之術本就暗合乾坤大道,以此為名,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