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五六個小時後。
天已大亮,夏燁也回到了醫館中。
稍微休整了一下,吃了個早飯,他隨之在醫館門口掛上“閉關”的牌子,去到了閉關的小屋。
正如之前所說,他此番便是要研究這三一門的“逆生三重”,看得出來他對此相當的重視,勁頭也相當之足。
只因在他眼中,“逆生三重”並非是尋常功法、而是真正有跡可循的“通天法門”,其中之妙甚至要更勝過八奇技,值得好生琢磨。
雖然說,在原本的漫畫裡,無根生闖上了三一門、助“大盈仙人”左若童突破到了“逆生第三重”,同時也似乎證明了“逆生不可通天”、三一門人修行一生終是一場空……
但在夏燁看來,此事卻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從之前的大蛇夢境裡他能夠得知,三一門的祖師“三教先生”林兆恩可是當真的“天下絕頂”,而就連張懷義他們都能悟出通天之法,這絕頂之人所悟得之法也便不可能只到這種程度!
細細回憶,夏燁記得,當時左若童詢問無根生對“逆生三重”的看法時,無根生是這麼說的:
“把天下奇人異士的手段都算上,逆生也堪稱獨步,但它通不了天。”
“因為有盡頭的路就不配通天,您能想象天路有走完的時候麼,通天之路豈止‘三重’、又何必‘三重’,到了三重然後呢?逆生……完了?”
對於他這話,左若童顯然是十分認同,但即便如此也還是選擇了藉助無根生的“神明靈”來進行印證,最終似乎也的確證實……
“逆生”到“三重”便完了!
這也才是三一門解散的根本原由,“夢”碎了。
當時的夏燁在看完漫畫後深以為然,也以為就是如此,但如今他自己踏入了修行、踏上了絕頂,方才看出其中的蹊蹺,明白這一套結論的錯誤。
實際上,天下所有的功法都有通天的可能,因為通天的原理本就只是“瞭解天地”、“觸碰天地”、“突破天地”這三個步驟……僅此而已。
而天下所有的修行功法,至少也能夠讓修行者達到第一步,也便是更好的“瞭解天地”,而隨著個人的天賦悟性不同,哪怕再低端的功法也能夠被完善補足,從而向後面兩步邁進。
不說別的,就拿這“八奇技”來說,它們的出現本就是張懷義八人從紫陽真人的傳承中獲得靈感,從而昇華自身修行的手段,以此達到的“通天之能”。
他們尚且能做到,這本就是由絕頂所創的“逆生三重”又怎可能做不到,只能說是個人的能力與感悟問題,或許也正應了當時無根生的一句話:
“只緣身在此山中!”
只是“身在此山”的不止是左若童,也有無根生!
“或許,對於左門長而言,‘三重’便是盡頭,之後的道路他再無法看見,以為自己走到了頭,才會做如此選擇……”
“但修行一道,從來都只有開始而沒有結束,他並未達到當年‘三教先生’的地步,也便不可能到頭。”
說實話,雖從眼下來看,結果似乎如此,但以原本漫畫中所展現的左若童的天賦,再怎麼也不應該比張懷義他們差、也不應該就此“認命”……
退一萬步講,哪怕“逆生三重”當真是到此為止了,也不應該由一個後輩傳人來將之否定、甚至解散門派,這麼多年三一門終於出了個“三重”,難道就不能再花個幾百年、前仆後繼去將它完善補足?
這才是修行之路!
“莫非其中還隱藏著什麼秘密?”
一念至此,夏燁兩眼一眯,隱約覺得這其中或許還有什麼為外人所不知的隱秘,頓時便感起了興趣。
而如今他得到了三一門的《九序心法》,自然也便能一探究竟,這“逆生三重”到底是否到頭,一看便明!
於是……
“呼……”
夏燁撥出了一口氣,從空間法寶中取出了《九序心法》的典籍,旋即沉下了心。
將狀態調整到最好,他的雙眼也隨之亮起,“明理”在此刻施展,開始翻閱起來……
……
……
九序之一,曰:艮背,以念止念,以求心也!
這是九序第一序,也是入門功夫,名曰“艮背”,是當年“三教先生”借六十四卦中的“艮卦”所創,用來接引初學之人。
而在《易經》之中,“艮卦”的基本象徵物象是“山”,其基本卦義是“止”,故“艮卦”所闡發的便是“抑止邪欲貪念”的道理,所以“三教先生”的“艮背法”同樣是“安心定神之法”,也稱“洗心滌慮”或“沐浴之法”。
因此,以“艮背法”為入門之大法,要初學者收拾溢散之心,念念歸藏於背,以念止念,以幻滅幻,以妄離妄,以證得自己的本心,也就是“虛靈不昧之心”。
如此,這也便成為了三一門人要“逆生返虛”領悟“何為虛”的不二法門,是最堅固的基礎,只有完成這一過程,才算是真正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