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松江府的扛把子,而且還是空降的,林守矩知道哪怕有個狀元的頭銜也難以服眾,林守矩沒有著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沒有高官厚祿的許諾大家,林守矩只想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希望透過自己努力工作,引領松江府的所有官員盡相學習,讓松江府變成我為人人,人人為了松江府的世外桃源。每個人都不是帶著私心做事,而是一切想著朝廷,想著當今聖上,想著松江府的所有百姓。
為此,林守矩以身作則,充分利用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儘可能的為百姓做事,然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帶領百姓走進小康生活,單靠自己是很難的,需要松江府所有的官員一起,為此林守矩不惜每天都開會,只為了政令能夠傳達下去,讓百姓受益。
吃不飽肚子是松江府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因此林守矩制定了年後開荒的政策,讓每個百姓都有可墾種的土地,為了年後能夠高效率的完成這一任務,哪怕昨天是除夕夜,林守矩也是簡單的吃過年夜飯,就開始撰寫《松江府開荒策略》。
松江府下轄,十三鄉,五十保,洪武年間。又建太平南倉及義役倉。松江府紡織業發達,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記;“其地土田磽瘠,民食不給,因謀樹藝,以資生業,因此長桑養蠶的佃家居多,弘治《上海縣誌》的作者王鏊在其序言中,曾不無自豪地指出;“松一郡耳,歲賦京師至80萬,其在上海者16萬有奇。重以土產之饒,海錯之異,木棉、文綾,衣被天下,可謂富矣。”松江府在稻穀種籽的改良尤為突出。據記載,當時可供農民選種的稻穀就有50餘種之多。良種如60日稻,3月栽種、5月成熟。而白梗、薄稻則更是膾炙人口,成了明代宮廷內府不可缺的供米。據統計,如以弘治年間的墾田數為準,松江一府的糧食產量當在940萬石以上。而單產較高者即以畝產四石為準,也高出北方二十倍之多。這大批的糧食,除了上供、交稅之外,其中不少是作為商品糧提供給市場的。不然朱重八也不會選擇在松江府建糧倉,
有紡織業作為支柱,土地的糧食產業也很高,為什麼老百姓還是餓著肚子,原因有很多,但不包括百姓不勤勞。這是社會制度決定的,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是最大的根源。不用繳稅的人手中握著大量的土地,所有賦稅都落在了老百姓的頭上,
再一原因,松江府商業發達,糧食產量極高,這就成為朝廷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每天松江府上繳的賦稅在全國十三省中位居第六,而且朝廷築城,徵兵,建造陵寢都喜歡讓松江府出苦役,包括在朝廷危難當頭時,臨時加派的苛捐雜稅,當然,所有的稅收最後都落在了老百姓的頭上,故此噹噹事人說“天下農民固勞矣,而蘇松之民比於天下其勞又加倍焉。天下之農民固貧矣,而蘇松之農民比天下,其貧又加甚焉。”
朝廷的賦稅是不能不交的,擁有土地的人也是林守矩不敢得罪的群體,因此只有增加土地,讓土地中長出足夠的糧食,這樣老百姓才能有足夠的糧食食用,雖然可能不久的將來這些土地又會到了那些人的手中,然而目前讓老百姓吃飽肚子也只有這個辦法。
各朝各代開荒種田都是一件大事,在上一個輪迴系統的辮子朝為了開荒,還專門制定了《開荒執照》。
估計滿清的當權者也考慮到了水土流失的問題,因此《開荒執照》詳細記錄了開荒的條件和程式,如果你看上了一片荒地,在確定了是無主之地之後,你就可以向當地衙門申請,當地衙門會對你的申請進行詳細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申請者有無開荒能力與經驗,如果開荒成功,開荒的土地不僅僅在一段時間內不用繳賦稅,而且還有有獎勵,獎勵內容包括物質獎勵,一把鋤頭,一袋子良種之類的,當然了精神獎勵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種田小能手,水稻大王等等,這就跟招商引資,土地八折,三年免稅類似。
當然了,有獎勵就會有懲罰,開荒不成功的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至於懲罰的方式也根據當地父母官的脾氣,操作性很大。
林守矩幾日想出來的《松江府開荒策略》與清朝的《開荒執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過,林守矩可不敢隨便減免百姓的賦稅,當今聖上的脾性大家都很清楚,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誰敢打賦稅的注意,朱熹洛一定會讓他好看,根據當前局勢,雖然減免賦稅的效果會更好一點,但林守矩沒那膽子,不過一些開荒的精神獎勵還是可以給的,例如受到松江府扛把子的親切接見,並且一起喝茶聽曲賞雪,並且泳詩一首。
為了讓松江府的百姓早日脫離苦海,林守矩是廢寢忘食,就在前天下午給松江府的所有守備士卒開過會之後,全國百姓都放假,林大人也不放假,繼續撰寫,終於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之前完成了開荒方案。
林守矩是狀元出身,沒有受過專業教育的人也很難看懂,也還難理解《松江府開荒策略》的具體思想,因此咱們就用白話解釋,好吧,主要是文言文解釋太傷腦。
此次開荒的具體負責人自然是知府林守矩,這就相當於專案組長,下面按照地理範圍,分別劃分了四個小組,分別有松江府的,府丞治中通判推官各負責一個小組,鄉長保長是組員,當然了,幹工作自然是松江府的百姓。
並且為了開荒最大化,林守矩還制定了開荒競賽,開荒最多的會作為典型,落與邸報在松江府各地傳播,並且有上松江府電視臺的可能。不得不說,精神獎勵方面,林守矩考慮的很周到。
年紀大了,熬夜就是對自己的生命過不去,可是為了松江府的百姓,林守矩願意用自己殘軀,只為了他們的碗中能多一粒米。
很晚才休息,今日正好時候新年,雖然早上拜年的人會有很多,不過林守矩並沒有打算早早起來,只想著在休息的時間多休息一會。
林守矩才來松江府沒幾天,對於松江府官場潛規則還不甚瞭解,松江府的官員拜年都不會很早,睡懶覺是大明帝國每個從業人員都有的劣習,大過年的誰都想多睡一會。因此大家選擇拜年的時間都會往後拖,只要是中午之前,眾位官員都不會說什麼。
此時的林守矩睡得很香,嘴角帶著笑意,夢應該也是美的,可能大概也許是在夢中看到了自己開荒的成果。松江府的百姓各個都吃的肚大腰圓。並且自己因為政績卓越,被當今聖上破格提拔,然而就在朱熹洛賞賜林守矩接替李玉堂的吏部尚書之職,林守矩正要領旨謝恩之時,就聽到了吵鬧聲。
隨後急迫的拍門聲傳來。
這麼吵,林守矩不想醒也得醒了,滿臉不悅的起身,對著門外呵斥道“何事如此慌張,大過年的也不讓本官好好休息”。
大老爺醒了,門外的衙役也停止了拍門,上一任的知府大人伏法,知府衙門因為被謝向榮豪華裝修,因此被充公,最後被賣給了松江府私塾塾長,現在的知府衙門也已經換了地方,只不過相比於上一座,這一座知府衙門就寒酸了許多,如果衙役繼續拍門都有把門拍壞的可能。
“大人,不好了,有人闖衙”。衙役急切的回答。,
“闖,闖衙”松江府的百姓都這麼勇猛嘛,衙門也敢闖,林守矩有些不敢相信,“何人闖衙,你們是不是看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