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歡是少有的獨生女,生活一直很幸福,性格單純。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顧清歡是享受教羅野認識各種東西,沒吃過的,沒見過的……這個過程。
羅野大部分時候都像只小奶狗一樣戀著她。
那時候,羅野已經是孤兒,在這世間沒什麼牽掛。
所以認識顧清歡之後,那就是他的光,他的全部。
他膩著顧清歡,顧清歡喜歡被膩著。
然而現在,顧清歡已經不是從前的顧清歡。
而羅野……其實還是從前的羅野。
顧清歡知道怎麼讓他高興,也知道怎麼會觸怒他。
可是她現在卻沒有心思再去談情說愛寵著他。
羅野覺得她變了,覺得她不再在乎她。
顧清歡面對他的時候,有一種厭世的消極——羅野像個孩子,只知道他的糖沒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面臨著什麼。
羅野和父母關係都不好,所以理解不了父母之愛,理解不了顧清歡失去父母毀天滅地的恨。
他只知道顧清歡對他不如從前好。
顧清歡很想解釋,可是這如何解釋?
沒有感同身受。
所以她消極對待。
顧清歡從來不敢對任何人說,也不敢承認,她在巨大的痛苦掙扎中,在無力之中,生出了自殘的心。
她用刀片往身上劃,那種肉體的疼痛,讓她覺得心情的壓抑能舒緩一點點。
她現在的心理,已經完全扭曲。
她在努力自救。
她顧不了羅野。
她也會生出懷恨之心——為什麼,他就不能體察一下自己的心情?
然而理智告訴她,那是羅野可能永遠無法觸及到的情感。
他們兩個人,因為羅野的偏執緊緊綁在一起,但是顧清歡覺得自己已心如死灰,再也生不出任何熱情。
就這樣吧。
羅野欺負她,她利用他,不談情,只陪伴,就稀裡糊塗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