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陣地後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召集主要軍官開了一次短會。
“我們的任務就不用多說了,保衛‘紅色十月’新村!”米哈依爾維奇少校指著地圖說:“我說下大概的形勢……敵人的戰略目標依舊是馬馬耶夫崗!但‘紅色十月’新村對敵人徹底佔領馬馬耶夫崗至關重要!”
原因不言自明。
“紅色十月”新村在馬馬耶夫崗正斜面側後,因為有了它,蘇軍就可以在這一帶佈設炮兵直接轟炸馬馬耶夫崗側面甚至正斜面。
也就是說,只要天色一黑,蘇軍就可以依靠炮兵輕鬆的奪回馬馬耶夫崗正斜面。
所以,“紅色十月”新村的歸屬基本決定了馬馬耶夫崗的歸屬,而馬馬耶夫崗的歸屬又決定了斯大林格勒的補給線。
“德國人在這裡投入一個步兵團!”米哈依爾維奇少校說。
聞言軍官們不由鬆了一口氣。
只有一個步兵團……雖說德軍素質好戰鬥力強,但第82步兵團佔據了地理方面的優勢,擋住一個步兵團的進攻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接下來米哈依爾維奇少校的話卻讓所有人倒抽了一口涼氣。
“但他們卻在這裡投入大量的飛機進行轟炸!”米哈依爾維奇少校說:“僅在‘紅色十月’新村一帶,平均每天就達到500架次!”
500架次,這比整個蘇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及東南方面軍的空軍出勤率還多得多。
“沒有坦克和突擊炮嗎?”舒爾卡問了聲。
“數量很少!”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回答:“另外還有兵力不詳的炮兵!”
蘇軍沒有制空權,於是對敵人炮兵的瞭解往往就是“兵力不詳”。
想了想,舒爾卡就說道:“德國人很可能採取殘破戰術!”
米哈依爾維奇少校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所謂的“殘破戰術”,就是德軍根本不跟蘇軍玩衝鋒、巷戰那一套,而是用戰機和火炮與步兵協同將建築一幢接著一幢的炸燬。
這是一種很聰明的戰術,因為這樣一來至少大家都是在一片廢墟中作戰,不存在蘇軍擁有地理、防守、熟悉地形等優勢。
當然,這種戰術也有其缺點,那就是製造大量的廢墟使坦克、裝甲車等無法透過。
問題就在於德軍攻佔“紅色十月”新村的戰略目標不是透過,而是摧毀隱藏在其中的蘇軍炮兵使其無法對馬馬耶夫崗提供火力掩護。
於是德軍就可以放開手腳轟炸。
從這方面來說,德軍在戰略目標的制定上還是很明確的。
最後,米哈依爾維奇少校說:“上級的命令是,讓第五步兵連駐守前沿建築!”
軍官們互相望了一眼,知道這命令的意思……前沿建築基本暴露在敵人的炮火和戰機的轟炸之下,但它又不能完全不派兵防守,因為這樣一來敵人就可以不費一槍一彈佔領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