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拖拉機廠才會出現坦克剛剛走下生產線就由工人開著走上戰場的情況。
另外還有食品類工廠,比如麵包廠、罐頭廠。
這對斯大林格勒也很重要,問題在於生產麵包和罐頭的原料都運不進來,於是留在斯大林格勒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除了工人之外,還有許多百姓也承擔著構築戰壕、工事,或是生產步槍、彈藥等工作。
可以說斯大林格勒全城上下都被動員起來了,在戰爭面前沒有人能閒著。
第82步兵團也是因為打了勝仗立了功,而且是立了大功,所以才得到了兩天的休息機會。
如果是在之前,讓這些百姓呆在斯大林格勒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他們都在付出勞動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添磚加瓦,甚至對保障蘇軍的後勤很有利,必要時這些人只要端起一把步槍就是一個兵。
但是戰事發展到現在。
在德軍晝夜不間斷的封鎖下,斯大林格勒已無法維持如此龐大的人口的補給。
於是,戈利科夫就下令送一批部份百姓至東岸以減輕斯大林格勒的補給壓力。
將人員從斯大林格勒送至東岸在運輸上沒什麼問題,因為運輸船一艘艘滿載著物資到斯大林格勒,返回時往往是空艙。
問題在於德軍空中力量的攔截……誰也不知道這一去是安全回到東岸還是被擊沉在伏爾加河裡了。
另一個問題就是逃兵。
此時斯大林格勒的情況堪憂,於是不可避免的會有士兵混在百姓和工人中希望逃到東岸。
或許是因為兵員緊缺,正在休息的第82步兵團當晚就被調到港口維持秩序。
所謂的“維持秩序”其實是排查逃兵。
舒爾卡等人剛到港口時,就發現幾個人被內務部計程車兵揪了出來,然後就在跪在路邊,士兵上前近距離的對準他們的頭部扣動扳機……
他們用的都是手槍,老式左輪手槍,雖然他們手裡也有步槍。
初時舒爾卡以為那是因為內務部士兵配有手槍,後來在一名內務部大尉讓軍需官去倉庫領手槍時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禁止用步槍執行!”大尉熟練的對士兵們喊道:“每連分配十二把手槍,你們可以把它留著,統一使用手槍!明白嗎?”
“為什麼一定要用手槍?”瓦列裡多嘴問了聲。
在瓦列裡看來用步槍執行會容易得多,因為可以距離目標更遠。
“你這個笨蛋!”內務部大尉馬上就以罵聲回應:“你們難道不知道步槍可以用在戰場上嗎?”
原來是為了節省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