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一批批的衝了上來,然後在稜線陣地上留下了一堆堆的屍體,整個山頂陣地幾乎都要被屍體給堆滿了……
事實證明在戰場上並不是任何時候素質好都有用。
素質好,只能說在同等的天時、地利條件下會有用。
但在地理優勢懸殊的情況下,軍事素質根本就沒有發揮的空間。
就像現在,德軍必須衝過空曠的山頂陣地,那就像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他們首先要承受的是一輪手榴彈和迫擊炮的轟炸,有幸闖過這道屏障後,就是站在高處將自己亮在敵人的槍口下……
蘇軍的機槍、步槍、衝鋒槍一陣“嘩嘩”直響,將一個個從稜線中冒出頭來的敵人打倒在地。而德軍甚至連敵人在哪都沒看見就倒在血泊中。
好不容易,藉著煙霧彈的掩護成功的往前推進一段距離,卻發現面前還有鐵絲網和地雷的阻攔。
這時德軍的炮兵觀察員就發揮了作用,他們躲藏在死屍中觀察,然後透過電話與炮兵協同,引導著炮兵將一發發炮彈準確的砸向蘇軍陣地。
“怎麼回事?”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叫道:“他們似乎能看到我們!”
“是炮兵觀察員!”舒爾卡說:“他們一定藏在陣地的某處!”
“狙擊連呢?”米哈依爾維奇少校說:“他們在做什麼?把那些人找出來幹掉!”
“我們已經這麼做了!”狙擊連連長科羅捷耶夫回答:“但我們無法保證找到每個人!”
想要在死屍堆中找出幾個活人來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戰場煙塵的遮掩下,而且也需要時間。
“我們為什麼不發起一次反攻?”舒爾卡說。
“反攻?”米哈依爾維奇不解的望向舒爾卡:“你是說佔領正斜面?”
“不,當然不!”舒爾卡回答:“把敵人打退,我們再回來!”
米哈依爾維奇聞言馬上就明白了舒爾卡的意思。
於是,米哈依爾維奇把命令傳達了下去……這甚至花了十五分鐘的時間。
之所以要這麼久,是因為要交待每一名士兵只衝到山頂陣地,否則以蘇軍的協同很容易就衝過頭收不住腳了。
做好準備後,米哈依爾維奇一揮手槍,叫道:“同志們,前進,把侵略者趕下山去!”
“衝啊!”
蘇軍士兵一個個跳出戰壕朝山頂陣地發起衝鋒。
與此同時,迫炮部隊朝德軍正斜面實施不動攔阻射擊,也就是在正斜面炸開一道彈幕將其分割著兩斷無法互相增援。
然後毫無疑問的,一個衝鋒就將其佔領。
但這並不是目的。
將山頂陣地佔領之後……德軍炮兵偵察員很快就暴露了,因為他們身後都拖著一根電話線。
蘇軍只要順藤摸瓜,很容易就將炮兵偵察員從死屍堆中揪出來。
當然,電話線也會被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