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喲,一不小心就五更了!掌聲呢,鮮花呢?月票呢?
************
遲疑了下,戈利科夫就說道:“舒爾卡同志,我知道你非同常人的才華,你一次又一次的將各個部隊從危險中帶出來並取得勝利。但是,你也看到了……”
說著戈利科夫就對著地圖說道:“斯大林格勒總體來看是個長方形,雖然沿著伏爾加河有50公里長,但寬度只有5公里到10公里不等。也就是說,敵人如果由西往東推進,特別是奪取城市的北部工廠區,只需要在戰鬥中向前推進十公里,然後就能將斯大林格勒切割成一塊塊彼此間無法聯絡的部份!”
“另外我們的兵力和裝備也嚴重不足!”克雷洛夫接過話題:“我們統計了下,整個斯大林格勒能投入戰鬥的只有80幾輛坦克,我們能調動的部隊只有三十餘萬人,而且還在急劇減少中!”
“敵人應該也只有三十幾萬!”舒爾卡說。
之所以用“應該”,是因為舒爾卡不應該知道這個數字,而且舒爾卡也的確不確定。
“是的!”克雷洛夫回答:“他們有兩個集團軍,總兵力大慨三十餘萬,可是……”
說到這裡克雷洛夫就沒有往下說了,他望了戈利科夫一眼,兩人臉上盡是尷尬。
舒爾卡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因為就是德軍的這兩個集團軍三十餘萬人擊潰了蘇軍的東南方面軍現在一路追殺到斯大林格勒。
表面上德B集團軍群總兵力與蘇一個方面軍差不多,但義大利集團軍與匈牙利集團軍實際上只在頓河西岸防守並沒有加入戰鬥。
也就是說,德軍這兩個集團軍幾乎可以說是以三十幾萬人同時對陣斯大格勒方面軍與東南方面軍。
當然,戰場上有時不能簡單的以兵力數字衡量而簡單的得出蘇軍遠不如德軍這個結論。
會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德軍在空軍上佔了便宜一直掌握著制空權,這就足以將步兵的戰鬥力放大幾倍……戰場上制空權太重要了,因為兩軍對壘時,擁有制空權的一方可以輕鬆的得到敵人適時情報並做出有針對性的反應,另外還可以轟炸敵人炮兵,於是就形成空軍對炮兵,炮兵對步兵,步兵收拾戰場的不對稱局面。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東南方面軍精銳在哈爾科夫被圍殲在先,剩下的都是烏合之眾,當然無法與德軍抗衡。
問題是,斯大林格勒的東南方面軍殘部依舊是烏合之眾。
於是,此三十餘萬非彼三十餘萬。
克雷洛夫和戈利科夫兩人的意思,是蘇軍位於斯大林格勒的三十餘萬根本就不是德軍那三十餘萬的對手。
“我們需要集中市內所有的力量!”舒爾卡說:“分散在城市各處沒有組織起來的部隊,還有工人……”
“舒爾卡同志!”戈利科夫打斷舒爾卡的話:“或許我不該潑冷水,但把他們組織起來無法改變什麼,他們不是專業軍人,這已經從之前的戰鬥中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