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戈利科夫對此並不抱希望,因為敵我的力量實在太過懸殊。
事實上,駐守馬馬耶夫崗的奧列格大尉已經幾次請求撤退……
“敵人有一百多輛突擊炮,我們的火力點在它們面前不堪一擊!”奧列格大尉說:“但我們卻對它們無能為力,我請求撤退,戈利科夫同志,否則我們就要全部死在這裡了!”
戈利科夫的回答很簡單:“不能撤退,打到最後一個人也不許撤……更何況,我認為你已經看到那些前往增援的部隊了,你們能撤得下來嗎?”
說著戈利科夫就把電話掛了。
實際上,高地上的人的確可以撤得下來。
因為德軍擅長使用一種心理戰,他們雖然會打擊敵人的援軍但卻會放任他們逃跑,如果他們的目標是個某個要地的話,比如馬馬耶夫崗。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瓦解俄軍計程車氣,使他們以及後來者都知道一點,只要放棄這裡就能活命,於是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堅守。
不過戈利科夫當然不會把這些告訴奧列格,他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對奧列格說道:“如果放棄陣地,你們就等著受處分!”、“援軍馬上就會趕到了,堅守陣地!”……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駐守馬馬耶夫崗的兵力越來越少,戈利科夫和克雷洛夫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的問題,他們將丟掉這個要地。
此時的舒爾卡,他們正在“紅十月治金廠”與廠長交涉。
“把所有的機器都關掉!”米哈依爾維奇少校下令。
“誰的命令?”廠長反問:“或者給我看看檔案!”
“我的命令!”米哈依爾維奇少校有些火冒三丈:“現在是緊急情況!”
廠長瞄了米哈依爾維奇少校一眼,回答道:“抱歉,少校同志,生產同樣是緊急情況,你知道的,我們正在生產子彈、炮彈甚至是坦克需要的原料,如果我們停止生產,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這似乎可以理解,整個軍備的生產會形成一條互相依賴的生產鏈,其中一環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生產鏈斷裂使生產陷入停滯。
所以這不是一個少校有權力說停產就停產的。
這倒是舒爾卡之前沒考慮到的問題,他原以為這很簡單。
“廠長同志!”舒爾卡給廠長遞上了一根菸把他邀到一邊,說道:“我希望你明白,如果我希望我部下以一命換一命的話,他們會很樂意這麼做的,你希望我這麼做嗎?”
廠長聞言不由臉色變了變,然後回答道:“不,你不會這麼做的!”
“你可以試試看!”舒爾卡說:“現在,是我最後一次要求你這麼做,馬上停產,關閉排水系統!”
廠長猶豫了下,最終還是沒敢嘗試。
“好吧,上尉同志!”廠長說:“不過我會把這件事如實向上級彙報,尤其是你和你說的這些話!你要知道,這不是一名軍人應該做的,我們正在做的是……”
“我知道,廠長同志!”舒爾卡打斷了他的話,然後朝後方揚了揚頭,示意他動作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