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斯大林腦海裡甚至都想到了舒爾卡。
確切的說是“突圍英雄”。
這其實很正常,“突圍英雄”一次又一次的帶領著被包圍部隊突出重圍,而現在蘇軍又有幾十萬部隊被德軍包圍而且還是精銳部隊,於是條件反射的就是希望突圍進而就會想到“突圍英雄”。
此時的斯大林其實已經有呼叫舒爾卡的打算,然而他卻放不下這個臉面。
要知道這次進攻是在絕大多數軍官反對之下提出來的,尤其斯大林還將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等一眾功臣排除在外而讓鐵木辛哥指揮這至關重要的一仗……同時朱可夫等一眾人又與舒爾卡關係很好甚至可以說是一夥的。
在舒爾卡被懷疑這段時間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沒少幫舒爾卡說過好話。
因此,呼叫舒爾卡差不多也就是意味著斯大林向朱可夫等軍官認錯。
這對於斯大林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於是,他就抱著一個僥倖的心理,希望鐵木辛哥能指揮部隊突圍甚至轉變這種頹勢。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就在斯大林遲疑的幾天,德軍就徹底的閉合了包圍圈。
在未來十天的突圍戰中,只有2.2萬人突出重圍。
最終的結果就是,德軍以2萬人的傷亡,換取了蘇軍7.5萬人陣亡,23.9萬人被俘。
而這還不是最糟的,蘇聯人多兵多,損失三十萬人還不致於傷筋動骨。
問題就在於從哈爾科夫到斯大林格勒門戶大開,幾乎無兵可守……就算有兵也是從前線退下來的殘兵、弱兵。
(注:蘇軍將精銳用於前線進攻,二線及防禦部隊大多是戰鬥力較差沒有多少戰鬥經驗甚至是剛剛徵召的部隊,它們與如狼似虎的德軍作戰幾乎就是送人頭)
於是斯大林格勒這裡馬上就感覺到了危險。
那是前線部隊被包圍的第五天,隨著一陣尖銳的防空警報響起,高射機槍和高射炮就在斯大林格勒周圍響起。
幾乎與此同時,至少有五十架德軍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飛臨斯大林格勒上空。
接著就不用多說了,一片炸彈的呼嘯聲,斯大林格勒黑煙四起。
舒爾卡和卡拉什尼科夫站在地下室門口,靜靜的望著遠處冉冉升起的火焰和黑煙,以及響著尖嘯鳴笛沿著街道急馳的消防車,還有百姓的驚叫、哭喊。
德軍沒有轟炸拖拉機廠。
舒爾卡認為這是因為德軍戰機和轟炸機不足的原因,畢竟他們還在努力阻止蘇軍突圍。
轟炸機不足,就使德軍必須用有限的空中力量投入到最有價值的目標上,比如發電站、火車站、飛機場、軍火庫等。
而拖拉機廠……雖然它同樣很重要,但它實在太大了,目標不明確命中率不高,於是就成了次要目標排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