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斯篷內克犯的錯誤是以為自己的策略能騙得過蘇軍。
這想法或許是正常的,因為蘇軍作戰通常是直來直去,甚至進攻時間及戰術都很有規律。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突然變得靈活甚至還想到斯篷內克的前頭,這讓斯篷內克措手不及以至於犯下一系列的錯誤。
比如他讓“虎式”馬上增援東面。
這時的斯篷內克應該能判斷出增援東面已經來不及了,匆忙增援的結果只會讓“虎式”發生故障或是被淹沒在T34的洪流之中。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虎式”全部拉回佔科伊防禦。
如果這樣做的話,首先因為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不用直接進入作戰,所以依舊可以利用鐵軌機動。
其次就是可以依靠建築掩護封鎖街道,甚至可以且戰且退,守住五小時等到天亮援軍趕到就不是什麼難事。
但斯篷內克卻沒有這麼做。
在他的命令下,四輛“虎式”前往增援東面……既然增援東面,而且東面正在作戰,所以當然不能再用平板車牽引著開赴戰場。
否則,用於牽引的履帶車被擊毀了“虎式”就無法動彈了,它甚至無法從平板車上下來,同時“虎式”的精度也會受影響,因為是在會移動的平板車上開炮底盤不穩,這與軍艦在搖晃的海面上射擊所以精度不佳的道理相似。
於是,一輛“虎式”因為故障而無法發揮作用就是情理中的事,德軍“虎式”部隊還沒開戰就損失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戰鬥力。
另一個錯誤,就是這幾輛“虎式”協同不夠。
其實,德軍“虎式”增援東西是有勝利的機會的。
如果“虎式”不是分成兩批趕到戰場而是三輛一起出現的話……就可以一輛在中間,另兩輛分別掩護側翼。
於是,就算有十幾輛T34在同一時間朝它們一擁而上,被這三輛“虎式”一分,每輛“虎式”對付四至五個目標,那還是有可能獲勝。
可以想像那種情景,T34一波接著一波的湧上來,還沒進入威脅“虎式”的距離或者進入距離停下瞄準的時候就被幹掉,最終十幾輛T34都會被擊毀在進攻的路上。
如果再配上幾輛“三號”、“四號”坦克掩護就更理想。
然後其它湧上來的T34也不例外,甚至這時蘇軍就該撤退甚至崩潰了……這並不是損失多少輛坦克的問題,而是認為進攻只是毫無意義的傷亡的問題。
但德軍這三輛“虎式”卻不是一批上來的,而是先上來一輛。
這一輛幾乎可以說是給蘇軍一個練習的機會,雖說它已經給蘇軍足夠的震撼。
然後,在蘇軍知道兩百米內能從正面摧毀這個怪物之後,德軍接著上來的兩輛“虎式”就無法達到之前的效果了。
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德軍丟掉了這場戰鬥的主動權。
失去“虎”式的掩護,德軍就像是沒了牙的老虎,一路被蘇軍追著躲進了城內希望能依靠巷戰抵擋蘇軍。
但這顯然是痴心妄想。
蘇軍擁有馬力強大的T34,那些建築在它面前就像紙糊似的,它們可以輕易的衝開一面面牆然後帶著蘇軍清剿一幢幢建築。
另一個,則是近衛第1旅裝備了“波波莎”及火箭筒……它們可是巷戰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