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虎式”坦克甚至已經不能稱之為坦克了,因為它實際上是依靠鐵軌機動的。
斯篷內克中將告訴那些跟著坦克一起來的維修人員:“你們只需要保證它還能瞄準就夠了,其它的就等打完這場仗再說!”
接著,斯篷內克中將又讓人在戰壕前佈下地雷、鐵絲網、路障。
最重要的是反坦克壕。
那道反坦克壕看起來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無法阻止t34前進,但它的目的其實是讓t34慢下來同時為“虎式”炮手的瞄準提供精確的距離……他們可以事先丈量好坦克掩體與反坦克壕的距離,再加上“虎式”使用以精密著稱的卡爾·蔡司tzf9b瞄準鏡,這可以使它們在戰場上有很高的命中率。
事實果然如此,四輛“虎式”在戰場上大顯神威,一輛又一輛將蘇軍t34摧毀在反坦克壕附近,僅僅只是這一次衝鋒,就有16輛t34被摧毀。
重點並不是有多少輛被摧毀的問題,而是t34坦克對其無可奈何的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這樣的情況依舊會重複出現。
“麻煩的地方就是它是坦克!”扎哈卡維奇中校說:“如果是反坦克炮或是高射炮,我們可以用迫擊炮甚至用坦克摧毀它!”
舒爾卡和卡圖科夫能聽得懂扎哈爾維奇中校這話的意思。
反坦克炮或高射炮只有前方有炮盾,頂部是開放的,這樣迫擊炮炮彈就能越過炮盾殺傷其後人員,另外其炮盾通常也擋不住坦克炮的直射。
但坦克就不一樣了,它是全方位保護,而正面又能抵擋t34穿甲彈,那就幾乎可以說是無敵的。
如果說有什麼能擊毀它的話,一是大口徑榴彈炮直接命中,二是飛機。
但此時是在黑夜裡,而且目標還是躲在坦克掩體中,能直接命中的機率很小。
至於飛機,就算是白天都很難找到與雪地融為一體的坦克。
“我們是否能繞過佔科伊?”加夫裡洛夫中校提出了一個方案:“我的意思是說……進攻彼列科普地峽!”
這似乎是個辦法,因為彼列科普地峽是克里木與烏克蘭大陸連線的通道,直接封住地峽就意味著同樣能達到封鎖克里木的戰略目的。
但是,有些東西在戰略上似乎可行但在戰術上卻不可行。
卡圖科夫上校搖了搖頭,指著地圖說道:“佔科伊在地峽的東面,而且是交通樞紐,如果我們繞過它直接進攻地峽的話……就會將自己的側翼暴露在佔科伊麵前,等到明天敵人援軍趕到把我們後路一斷,近衛坦克第1旅就會成為被包圍的孤軍了!”
這是兩軍互相包圍,蘇軍雖然可以從大方面包圍德軍,但德軍在地峽處可以包圍近衛坦克第1旅。
很明顯的是,近衛坦克第1旅會被先殲滅。
如果佔領佔科伊就不一樣了,蘇軍可以從費奧多西亞增援佔科伊,同時還可以從亞速海向佔科伊運送補給。
也就是說,佔科伊是個繞不過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