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的一聲,一輛正在逃跑的FT輕型坦克被T34炸上了天。
FT輕型坦克裝甲最薄處只有6MM,這厚度甚至都不如半履帶裝甲車,就是一層薄鐵皮,甚至連機槍都能打穿。
對付這樣的坦克當然不會有人傻到用穿甲彈,反步兵榴彈一發過去之後直接就在內部炸開……這種情況很少見,更多的是被裝甲被擊穿後內部彈藥殉爆,現在卻是直接榴彈過去在內部炸開,整個坦克從內部爆出一團火焰然後解體成零件狀態。
羅馬尼亞士兵們倒沒有馬上就逃跑,能成為山地部隊計程車兵通常都是從步兵中精選出來的,原因是山地作戰需要更好的體能、作戰技巧甚至是攀巖技術,另外還需要學習山地生存等等。
羅馬尼亞山地旅也不例外,訓練有素的他們馬上由進攻隊形轉為防禦,就地趴下依靠步槍、手榴彈等堅持與蘇軍作戰。
不過這也只是士氣可嘉,此時的他們更應該逃跑而不是防禦。
因為作為一支山地旅,他們手裡的反坦克裝備少得可憐……山地作戰很少會有反坦克需求。
其實即便他們手裡有反坦克裝備通常也拿T34毫無辦法。
於是,他們能做的就只有等坦克掩護著蘇軍開到他們面前,然後將子彈、手榴彈、迫擊炮炮彈往他們頭上傾瀉。
鮮血飛濺、慘叫四起。
坦克每前進一步就像推倒骨牌似的擱倒一排屍體,而這種情況依舊在繼續……人畢竟是血肉之軀,無論如何也無法與鋼鐵碰撞與坦克較力。
終於,羅馬尼亞士兵意識到這樣抵抗下去毫無意義,或許也是這時撤退的命令終於傳到了前線,於是紛紛從藏身處爬起來轉身就逃。
讓羅馬尼亞士兵意外的是,身後的蘇軍士兵似乎並不急著追趕他們,這讓他們大多數人都能逃回去。
甚至還有些羅馬尼亞士兵舉手投降,卻被蘇軍士兵連踢帶踹的趕著逃跑。
“我們不要俘虜!”卡圖科夫對近衛坦克第1旅計程車兵說:“當然,不要俘虜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殺了他們,逃跑的羅馬尼亞對我們更有用,明白嗎?”
見士兵們滿臉不解,卡圖科夫就解釋道:“因為他們可以替我們擋子彈,德國人看到他們這些友軍時會不知所措,明白了嗎?”
“明白!”士兵們全都笑了起來。
當然,這其中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在羅馬尼亞士兵逃跑時將會有許多身著海軍步兵旅的蘇軍士兵混在其中,如果近衛坦克第1旅的坦克和機槍衝著這些逃兵的後背又是槍又是炮的,只怕海軍步兵旅的友軍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就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正在逃跑的羅馬尼亞士兵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他們發現了一些陌生面孔卻無暇顧及。
蘇軍士兵追得很快,時不時機槍、步槍還衝著潰兵頭頂打上幾梭子,嚇得羅馬尼亞士兵們連滾帶爬的拼命奔逃,只恨自己沒能多長几條腿。
首先被沖垮的就是羅馬尼亞軍隊的後續部隊,那是第4山地旅的另一個團,原本是做為進攻費奧多西亞的預備隊,誰想到還沒等他們進攻就開始撤退……這就像一拳正要打出去卻硬生生的讓人給擋了回來。
巨大的反差之下,整支羅馬尼亞軍都開始潰退,黑壓壓的就像一片海水似的朝公路湧去。
但隨著幾發炮彈將一群士兵掀上天,逃兵們很自然的就朝公路兩側分散。
近衛坦克第1旅計程車兵就不緊不慢的在後頭跟著,他們這是在給海軍步兵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