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少將的估計很準確,近衛坦克第1旅在緊張的16小時的忙碌下登陸完成了……其中有一輛坦克損毀。
當時坦克正在吊運,由於駁船位置有些不對所以工作人員開了一會兒燈。
德軍的BF110馬上就藉著燈光俯衝下來然後就是一串子彈和炮彈。
很不巧,起重機的幾根鋼索被擊中崩斷,坦克失去平衡然後重重的從半空中砸了下來將下方的駁船砸了個大坑,駁船很快就進水沉沒,十幾名士兵落水,雖然被打撈起來時凍得瑟瑟發抖但幸運的是並沒有生命危險。
接著近衛坦克第1旅就在費奧多西亞做好了戰鬥準備。
卡圖科夫指著地圖說道:“他們沿路佔領了3號、5號、6號高地,並在高地上佈設了反坦克炮陣地,其中有幾門PAK40……”
舒爾卡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以PAK40的穿甲能力,如果不拿下這幾個高地,就意味著無法蘇軍的坦克部隊根本就無法沿著公路透過,於是當然無法突襲佔科伊。
“讓他們搶先了一步!”扎哈卡維奇中校有些惋惜的說。
事實的確如此。
如果德軍遲一步,哪怕遲幾小時,佔領那些高地的就是蘇軍而不是德軍。
高地尤其是公路邊的高地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往往只需要佈設少量兵力都會讓敵人十分頭疼。
現在對於蘇軍也同樣如此,尤其駐守高地的德軍還不少,有的佈署一個加強連,有的分梯次佈署一個營,其主力就佈署在縱深構築防線。
可以想像,一旦蘇軍坦克部隊沿著公路朝德軍進攻,馬上就會處於被德軍三面夾擊的狀態。
“我們似乎只有朝敵人高地進攻!”卡圖科夫說道:“只有將這些高地一個個拿下,我們才有可能繼續進攻!”
“可是上校……”加夫裡洛夫中校說:“這意味著我們將與敵人陷入焦著,接著敵人的援軍就會一批批趕到,我們進攻佔科伊幷包圍他們的機會也就失去了!”
“別再想佔科伊了!”卡圖科夫搖頭回答道:“在敵人第46師回防費奧多西亞的時候,我們已經失去突襲佔科伊的機會。現在,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鞏固眼前的戰果,也就是收復刻赤半島!”
卡圖科夫說的沒錯,德第46師利用地形擋在面前,短時間突破基本不可能。
現在能做的就是收復德軍放棄的刻赤半島。
這已經可以算是莫大的成功了,蘇軍包括最高統帥部都會因為這個勝利而歡呼雀躍。
這一方面是因為蘇軍在南線的戰鬥中一路潰敗,而現在卻出現翻轉。
另一方面,則是此時蘇軍形勢一片大好。
就像之前所說的,蘇軍南有堅固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東有易守難攻的刻赤半島,再加上兵力佔據絕對的優勢,可以對進入克里木的德軍構成兩面夾擊之勢。
尤其這其中還有一個危機,任何時候蘇軍突破德第46師的防禦都有可能將德軍封鎖在克里木無處可逃。
於是,德軍在克里木的攻勢幾乎可以說是敗局已定了。
但舒爾卡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