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直都是要塞的缺陷,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比如德軍選擇圍而不攻,要塞內的兵力差不多可以說是廢了……難道還讓要塞計程車兵離開堅固的堡壘向德軍防線進攻嗎?那就正合德軍心意了。
同時,如果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被包圍的話,那麼也就不適合再成為蘇軍的登陸地點……兵力在有限的空間內無法展開,一登陸就被包圍,而且集中在被包圍區域,這是很危險的。
這也就是現代戰爭什麼要塞、防線等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然後!”舒爾卡就指著刻赤半島說:“德國人就可以集中主力迅速突破刻赤半島的防禦,甚至德國人只需要進攻一半,也就是卡亞什湖一帶,我們就已經很難在刻赤半島登陸了!”
這個問題與塞瓦斯托波爾的登陸問題一樣。
一旦蘇軍失去刻赤半島的半壁江山,並且防線還在被壓縮或者說無法阻止德軍的推進,那麼蘇軍可立足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少,大部隊實施登陸十分危險,很可能登陸上去就是給敵人送人頭的。
很明顯,阿歷克塞把登陸的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或許,這也是麥赫利斯等人不慌不忙的用幾天時間“剷除異已”的基礎……舒爾卡相信,如果沒有浪費這幾天的時間,局勢不可能會這麼尷尬。
原因很簡單,三天已足夠蘇軍登陸幾個師甚至更多部隊到克里木並投入戰鬥了,畢竟刻赤海峽只是道幾公里寬的海峽。
阿歷克塞無言以對,尷尬的望著地圖,又偷眼望了望麥赫利斯。
麥赫利斯當然知道阿歷克塞已經輸了。
他不滿的瞪了阿歷克塞一眼,然後就問著舒鏡湖卡:“情況很糟是嗎?”
“是的,麥赫利斯同志!”舒爾卡回答。
“或許不像你想的那麼糟!”麥赫利斯笑了起來:“畢竟你是舒爾卡,我們的‘突圍英雄’,你能想到的,德國人未必能想到,不是嗎?”
阿歷克塞在旁邊附和道:“是的,德國人不一定會兵分兩路並且選擇包圍塞瓦斯托波爾!”
舒爾卡不置可否。
因為他知道德軍可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他們的指揮官是曼施坦因,有德軍三大名將之稱的曼施坦因。
“所以!”麥赫利斯說:“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立即跨過刻赤海峽登陸克里木,沒有問題吧?”
“當然,麥赫利斯同志!”阿歷克塞回答。
在舒爾卡沉默的時候,就見一名通訊兵進來遞上電報,報告道:“麥赫利斯同志,德國人已經兵分兩路,分別進攻塞瓦斯托波爾和刻赤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