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保盧斯的對策就是增加夜間戰鬥機。
“我們的戰機在白天足以封鎖他們的補給線!”保盧斯說:“我估計他們這種兩棲登陸船數量不多,可以投入運輸的十分有限,所以才需要用這種方式保密。”
“可是我們的夜間戰鬥機也不多!”副官回答:“而且敵人有所準備,他們在沙洲部隊佈設了大量的防空火力!”
沉默了一會兒,保盧斯就說道:“我們可以在白天摧毀這些防空火力,格策,所以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夜間戰鬥機……只要它才能阻止這些兩棲登陸船運輸!”
於是,保盧斯馬上就給希特勒打了個電話要求更多的夜間戰鬥機。
希特勒對此感到很為難。
因為此時英、美正加大對德國本土的轟炸力度,其中尤其是德國的工業重地魯爾區。
(注:1943年3至7月,英、美對魯爾區若干城市進行43次空襲,轟炸航空兵出擊18506架次)
英國人、美國人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從另一層次聲援蘇聯。
當然,這其中也有英國磨洋工的成分在其中。
就像之前分析的,在蘇聯遭到德軍全力進攻的時候,位於德國後方的英國只需要組織大規模登陸就可以使德國腹背受敵陷入幾線作戰的窘境。
斯大林也是一直這樣要求英國的。
但丘吉爾更希望的是德國與蘇聯打得兩敗俱傷,於是一直將這個早就應該發生的登陸想方設法的推遲到了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而此時東線的蘇聯已經是勝券在握了,英、美如果再不登陸就有可能不需要登陸蘇聯獨自擊敗德國國了。
至於空中對德國本土的轟炸,那只是因為英、美頂不住斯大林不斷施加的壓力,這麼做更多的是一種像徵意義……從空中轟炸不過就是將炸彈丟在德國的土地上,至於炸得準不準能有多少效果,就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了。
因此,這轟炸雖然是針對德國工業區魯爾,但對德國卻沒有造成多大的打擊。
而德軍的夜間戰鬥力研發出來,當然不是為了讓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封鎖補給線的,它們是用來在夜間攔截英軍轟炸機的。
考慮了一會希特勒最終還是將一個夜間戰鬥航空團調往斯大林格勒由保盧斯指揮。
希特勒對參謀說:“德國少了一個夜間戰鬥航空團依舊是德國,而斯大林格勒如果多了一個夜間戰鬥航空團,它就不再是斯大林的斯大林格勒了!”
這個夜間戰鬥航空團當天就從德國飛往卡拉奇……此時的卡拉奇已經做為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前進基地,不僅保盧斯的指揮部設在這,補給、兵員甚至戰機都集中在這裡。
接著,飛行員在短暫的三小時的休息之後馬上就被投入到戰鬥中。
航空團團長弗雷德上校還因為這事與保盧斯起了爭執。
“您不能這麼幹,將軍!”弗雷德上校說:“我們用了五小時的時間才把這些飛機開到這裡,一路上降落了三次加油。您知道這樣的長途飛行有多消耗體力嗎?飛行員們需要休息,也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和戰場,可他們只得到三小時的時間,他們甚至連張地圖都沒有!”
“我知道,上校!”保盧斯回答:“但情況就是這樣,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