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帥不過三秒。
就在希特勒對霍普納做出承諾時,一個參謀就急匆匆的推門進來,拿著電報報告道:“元首閣下,特維爾大橋再次失守!”
希特勒一愣,然後怒不可遏的揮舞著拳頭說道:“讓那些混蛋馬上把它奪回來!”
“事實上,他們已經做到了!”參謀回答:“他們奪回了特維爾大橋。但是……”
“但是什麼?”
“事實上,是俄國人自己退回去的!”參謀說:“他們炸燬鐵路後又退了回去!”
於是希特勒就明白了,俄國人就是用這種戰術切斷德軍的運輸,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需要佔領特維爾大橋。
“那就讓他們守住!”希特勒想也不想就下令道:“把俄國人牢牢的封鎖在居民區內,就像圍住一群野狼一樣,讓他們無法闖出來咬人!”
“是,元首閣下!”參謀回應一聲,轉身就把命令釋出了下去。
“我認為,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元首閣下!”霍普納說:“我們已經無法守住目前的防線了,因為我軍兵力不足、補給不足。那麼,在這前提下,我們為什麼不主動收縮防線使它保持一條直線,這樣至少會使我們的防線減少幾百公里,由此可以節省大量的兵員並搶佔更有利的位置奪取主動權?”
霍普納說的是有道理的。
希特勒所說的其實是偽命題,比如一旦撤退軍隊就會雪崩式崩潰或是拋棄裝備等等。
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不是主動撤退就會被敵人打退。
如果要二者選其一的話,當然是主動撤退更有序能保留更多的裝備且佔據防禦的主動權。
反而是被敵人打退更有可能出現希特勒描繪的那幅畫面。
所以歸根結底,希特勒並不是在試圖挽救自己的部隊,他只是不願意承認德軍的失敗不願意面對現實罷了,他依舊痴心妄想的以為德軍還能取得勝利或者至少能守住現在的防線等到天氣轉暖……這才是他下令“不許後退一步”的真正目的。
歷史事實也證明希特勒的命令是錯的。
因為希特勒的命令,德軍堅守在陣地上被蘇軍分割成一塊一塊的包圍,許多地方出現崩潰於是丟棄了大量的裝備。如果不是盧格不顧一切的違抗希特勒的命令下令第四集團軍突圍,德軍只怕會全線崩潰……這也是歷史上盧格元帥被解職的原因。
當然,這其中有許多德軍表現出了他們的勇氣和膽識,即便在被蘇軍包圍了不放棄戰鬥,比如霍爾姆。
這使蘇軍無法放開手腳追擊。
但是,以德軍這樣的素質和紀律,如果像霍普納說的那樣主動撤退,將現在因為進攻莫斯科而形成的一條彎曲得像一條長蛇的似的防線拉直,或許根本不會出現希特勒描繪的那樣而且損失及丟失的地域都會少得多。
“元首閣下!”霍普納接著說道:“在這種不適宜的氣候和地形上進行陣地戰,將會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那樣的消耗戰。我們將損失大批的軍官和有經驗計程車兵,我們會遭受巨大的損失而得不到任何好處,這些損失將是無可彌補的!”
這意思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德國有經驗的軍官和士兵才是軍隊最大的財富,只要保住他們而不是讓他們在冰天雪地中無謂的凍死,德軍就還有進攻莫斯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