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沒有把這輛坦克被擊毀的事放在心上,因為他認為這不過是個巧合……戰場上有許多這樣巧合,比如炮彈正好命中坦克觀察孔甚至反坦克槍擊中薄弱部位也會造成坦克癱瘓。
但庫比勒不知道的,另一面的蘇軍已經在大聲歡呼了。
剛才那輛坦克是被火箭筒擊穿的。
這可以說是一種嘗試,首批八門火箭筒同時發射攻擊同一個目標,結果在大約100米的距離上兩發命中目標。
蘇軍不知道是這兩發火箭彈中的哪一發發揮作用,又或者說兩發同時發揮作用,他們只知道這輛坦克的確是被打癱瘓了,這也意味著火箭筒在實戰中是有效的。
如果此時,德軍坦克能激流湧退的話或許還有一條生路,它們可以利用煙霧和高機動性逃走。
但德軍坦克一點都沒有發現異常,依舊像之前一樣朝蘇軍推進,其結果自然就是掉進蘇軍由火箭筒佈下的一個陷阱。
火箭筒射手很快就分散開來,有的躲在坦克後有的躲在彈坑裡,等待著各連長的命令。
他們都是由連長分散指揮的……這是由坦克前進速度不同決定的,有些德軍坦克前進速度快有些前進速度慢,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各部位敵我接觸也就是合適的攻擊機會不同。
所以這時就沒舒爾卡什麼事了,各連連長甚至是各排排長按照訓練時的步驟做就可以了。
然後,首先是迫擊炮手打出一排迫擊炮,接著衝鋒槍和步槍從坦克後突然冒出頭來衝著德軍坦克之間的空地就是一陣猛打……士兵們很多時候沒有發現目標,這麼做是用彈雨壓制。
近衛坦克第1旅每班兩到三把波波莎衝鋒槍,再加上一挺班用機槍以及一個狙擊小組,那一刻密集的子彈“嗖嗖”的直往德軍頭上傾瀉,壓得德軍只能緊緊的跟在坦克後連頭都不敢探一下。
就在這時,火箭筒射手紛紛從藏身處探出身來……
“巴祖卡”火箭筒的缺點就在於它必須近距離發射而且還必須探出身。
甚至由於它是肩扛式的,所以必須整個上半身都探出掩體。
更糟的還是,它必須要有一個副射手裝彈,然後再瞄準的過程。
這個發射的動作在戰場幾乎就相當於自殺,火箭筒射手會成為敵人步兵或是狙擊手很好的目標。
不過此時的德軍基本被壓制住,而且即便有些德軍發現了探出身來的蘇軍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於是沒有及時阻止。
於是,只聽一陣“嗖嗖”的尖嘯,一枚枚火箭彈就從火箭筒中帶著一道長長的尾跡發射出去。
“轟轟”在一陣陣爆響後一輛輛坦克就癱瘓在陣地上不動了。
“將軍,我們遭到敵人炮火攻擊!”德軍向庫比勒少將報告:“我一批坦克被敵人摧毀!”
德軍不知道那是什麼,甚至在煙霧中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是被火箭筒摧毀的,於是第一時間判斷是遭到敵人炮火不過攔阻射擊。
因此庫比勒少將想也不想就下令道:“繼續前進!衝到他們的隊伍裡,炮火就失去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