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是城市巷戰,元首閣下!”庫比勒回答:“這樣的戰鬥不適合坦克作戰,另外俄國人還有新式裝備……”
“忘了他們的新式裝備!”希特勒不耐煩的打斷了庫比勒的話:“我們總有要面對的一天,中將!我們不能因為敵人有新式裝備就放棄與他們戰鬥!”
庫比勒聞言不由無語,因為希特勒這話的確有道理。
至少聽起來有道理,但現實中……應該獲取更多的這款新式裝備的資訊,嘗試找到其弱點再放心的與其戰鬥,而不是一無所知再次把坦克部隊往前推。
“至於是否合適裝甲部隊戰鬥!”希特勒說:“如果不合適的話,為什麼俄國人坦克合適?他們就是用裝甲部隊拿下特維爾大橋的!”
庫比勒無言以對。
這屬於軍事上的問題,蘇軍使用的坦克是裝甲厚速度慢的“瑪蒂爾達”坦克,這坦克本來就沒有多少機動性,所以進入城市巷戰雖然有困難,但至少在機動性上的損失並不是很大。
更重要的還是,蘇軍其實是有火箭筒輔助其坦克部隊才能在巷戰中擁有這麼強的戰鬥力然後一路勢如破竹佔領了特維爾大橋。
但如果反過來。
機動出色而防禦平平的德軍坦克進行巷戰那就明顯不合適,尤其還是敵人手中有射程較遠、穿深奇高的新式裝備。
庫比勒知道這些,但他卻沒法向希特勒解釋。
事實上,希特勒有時也並非完全不知道,而是有意選擇看不到。
就像指揮非洲軍團的隆美爾向希特勒訴苦時一樣,希特勒同樣也是裝作看不到,而擺出一大堆毫無意義的資料說服隆美爾,讓他相信他擁有的已經夠多了。
“無論如何!”最後希特勒下了結論:“一定要恢復運輸並保證鐵路通暢,明白嗎?這關係到第四坦克集團軍乃至整條防線的安危!”
“是,元首閣下!”
放下電話後,庫比勒就有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他花了幾分鐘思考了一番,如果當初他沒有故意拖延時間讓俄軍深入的話,情況會變成現在這樣嗎?
庫比勒認為結果不會改變。
因為俄軍還是會離開河道攻擊城市內的任何一個部位,而這些部位甚至都是隨機的,只有一點是固定的,那就是特維爾大橋。
所以,內部空虛的德軍很難將其封鎖住,頂多就是多爭取點時間在特維爾大橋上的防禦更嚴密些。
想到這庫比勒心裡就好過了些,因為至少這個結果不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造成的。
這時副官從指揮部外面色緊張的走了進來,報告道:“將軍,我們知道這支敵人的番號了,它就是近衛坦克第1旅,也就是之前的坦克第四旅!”
“什麼?它是近衛坦克第1旅?”庫比勒聞言吃驚的抬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