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戰機第一時間飛過近衛坦克第1旅上空。
這是裝甲部隊作戰的先決條件……坦克雖然有火力、防護和機動的優點,但同時也有目標大反應笨拙的缺點,這使其會成為敵人飛機很好的目標,甚至說是靶子也不為過。
這也是德軍重視空軍發展的原因之一,制空權是“閃電戰”的先決條件。
因此,德國“閃電戰”在二戰後期玩不轉,不僅是因為德軍損失慘重素質下降,更是因為德國空軍在美國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的大批次投入下已經丟失了制空權。
一旦失去了制空權,裝甲部隊的機動就是個笑話,他們總是在趕往目標的路上就被炸燬一大半,等趕到目的地的時候已經是殘兵敗將無力戰鬥了。
此時蘇聯空軍佔據優勢,同時最高統帥部也很看重特維爾願意為近衛坦克第1旅提供空中援助,卡圖科夫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二十餘架蘇軍戰機在特維爾上空甚至西面實施掩護,另外還有大約一百架戰機待命,一旦德軍戰機出動馬上就會遭到蘇軍戰機的攔截。
在這基礎上,近衛坦克第1旅第一時間就對鐵路發起炮擊。
其實蘇軍一直都可以轟炸德軍鐵路。
比如遠端炮火、轟炸機轟炸等等。
無奈的是此時的莫斯科白天長晚上短,一天十五小時是黑夜。
而且德軍組織起大量的蘇軍百姓做勞役,鐵路是隨炸隨修,所以用炮火和轟炸機封鎖效果都不好,尤其是德國空軍雖然處於下風卻佔據單架素質優勢……德國空軍處於下風是因為天氣寒冷、燃油不足等因素導致升空率大大降低,他們在戰機效能、飛行員素質等方面依舊有優勢。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鐵路距離特維爾只有兩百米,而且還在特維爾大橋下方……鐵路是在河道上修建的。
蘇軍坦克甚至輕型迫擊炮都能輕易將其炸斷。
更糟的還是德軍無法維修,任何派上來維修的人都毫無疑問的會被蘇軍火力壓制。
於是,德軍的運輸很乾脆的被切斷。
最悲慘的其實還是那些被佈署在特維爾大橋橋洞裡的德軍。
他們大多是機槍兵和狙擊手,還有反坦克炮兵,他們下去時是用繩索吊運至橋洞裡的。
但橋面被佔領就意味著他們的退路沒了,而橋洞距離河道又有幾十米的距離,如果河道里的是河水還好,往下一跳就能逃脫了,但那卻是封凍的冰面。
於是,橋洞裡的德軍就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
演員探出頭去往下方望了望,“砰”的一聲,一發子彈飛射上來就將他的帽子打飛,它撞到橋面反彈一下然後朝反方向滾了一段距離就掉到橋下。
周圍的戰士們“哄”的一聲笑了起來。
“快去追你的帽子,奧庫涅夫!”
“聽說你習慣把馬盒煙藏在帽子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