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隨後火箭筒射手們又再次打出一發發火箭彈……這一回打的是反步兵火箭彈。
這種火箭彈製作起來十分簡單,只需要將反坦克彈頭的錐形空心裝藥改成炸藥和鋼珠就可以了,所以它甚至都不需要研發,僅用兩天的時間就生產出一批。
這些火箭筒就從防線缺口中打進德軍的戰壕。
接下來的事就不用多說了,鋼珠在德軍戰壕中炸開到處亂射……戰壕在低溫下凍得光滑堅硬,舒爾卡幾乎就能想像得到鋼珠在戰壕到處反彈然後從各方向打在德軍身上的樣子。
然後又是一輪火箭彈,在德軍的慘叫聲中一批蘇軍步槍手就衝了上去然後往戰壕裡甩一排手榴彈。
爆炸聲剛過,蘇軍士兵就大喊一聲朝德軍防線發起了衝鋒。
戰鬥幾乎就是一面倒,德軍從來都不知道蘇軍還有這種打法,尤其是他們以為這次蘇軍進攻的主角應該是坦克,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坦克上,沒想到其進攻的主力卻是步兵。
當舒爾卡衝上去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群群德軍傷兵在蘇軍槍口下舉手投降,他們中許多人身上、臉上,甚至眼睛裡都嵌著鋼珠。
其中一個眼珠都被打出來了,連著的神經吊在臉外,他大聲哀嚎著用德語亂叫一通。
雖然聽不懂,但舒爾卡卻知道他並不是求饒。
相反,他是希望蘇軍能幫他個忙好結束他的痛苦。
舒爾卡上前,掏出手槍對準了他的頭部扣動扳機,德軍腦袋上迸出一道血花後就倒地不動了。
所以殺戳有時並不是一種殘忍,而是一種仁慈。
德軍河岸防線隨即告破。
但這並不意味著特維爾就被蘇軍佔領,因為德軍已經調了一個步兵師駐守特維爾。
如果打德軍一個措手不及的話還有可能成功,但在沒有坦克的掩護下與德軍打巷戰顯然是不明智的。
另一方面,蘇軍想要把坦克弄上河床跨過陣地前的障礙需要時間,尤其“瑪蒂爾達”速度感人,從河岸防線到特維爾市區不過短短的幾里路也要開上二十幾分鍾。
這就給了德軍準備的時間,他們在市區內的房屋到和佈下火力點準備與蘇軍巷戰。
不過很明顯的是,因為德軍從始至終都沒有打巷戰的準備……這是由德軍進攻的戰略決定的。
所以,對德軍來說特維爾的失守只是時間問題,蘇軍即便是有炮火和坦克堆也能將特維爾拿下。
於是,一個難題擺在庫比勒面前:
該是撤退的時候了,否則……特維爾一丟,德軍在北面進攻的部隊馬上就有被包圍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