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比勒和馮.馮克當然不知道那是一支由精銳組建起來的坦克部隊,他們想當然的以為這是蘇聯人不願意放棄英國人和美國人援助的坦克,於是隨便安排一些坦克兵就把它們派上戰場了。
於是,他們還可以推匯出這支部隊的訓練不充分,原因是他們沒有多少時間訓練甚至還不熟悉這些英式、美式裝備的使用。
甚至還有維護不當、兩種坦克無法協同等等其它方面問題。
因此,他們認為德軍裝甲部隊可以輕而易舉的將這支裝甲師擊潰。
他們也正是這麼做的,因此他們在對俄近衛坦克第2旅的戰鬥已成定局的時候,就將第7裝甲師分出來對付“英、美式裝甲師”。
“知道嗎?”馮.馮克少將在坦克裡用步話機裡興奮的向部下們喊道:“我們要對付的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坦克,是的,這些傢伙把坦克送給了俄羅斯人。知道這些坦克曾經在哪裡與我們的軍隊打過仗嗎?非洲!我們的非洲軍團一次又一次擊敗了它們……我們同樣也能做到!”
接著,在行軍時馮.馮克少將就將各型坦克的外形及效能向全體坦克乘員做了個簡單的介紹。
其中許多德國坦克兵其實對“瑪蒂爾達”坦克並不陌生,原因是駐法英軍曾經裝備過“瑪蒂爾達”與德軍打過仗,而第7裝甲師恰恰是與英軍打過仗的部隊。
“它的裝甲很厚,但速度和火力卻很弱!”有部下回答:“我們在法國與這款坦克交過手!”
“那是‘瑪蒂爾達1型’!”馮.馮克提醒道:“敦刻爾克之後英國人改進了這款坦克,他們稱它為‘瑪蒂爾達2型’,不過你說對了,它雖然有所提升,但效能特點正如你說的那樣,裝甲厚而火力不足,所以我們要利用速度進攻它們的側後!”
“或者與它們近戰!”
“是的,或者與它們近戰!”馮.馮克同意這個觀點。
原因很簡單,在坦克戰中要進攻目標坦克並不容易,即便是對付速度很慢的“瑪蒂爾達”。
因為當德軍坦克繞道轉向側面時,“瑪蒂爾達”坦克只需要轉一個彎改變自己的方向,於是又是正面裝甲面對德軍坦克。
甚至極端情況下,“瑪蒂爾達”坦克還可以像刺蝟一樣圍成一圈,這樣一來任何部位都是無法擊穿的正面。
所以,如果不是坦克比敵人多得多而且佔據先天優勢的話……就比如剛才,兩個德軍裝甲師對蘇軍一個坦克旅,再加上一個漂亮的伏擊,於是在蘇軍完全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就能攻擊到T34的側後裝甲。
但現在卻是一個不滿編的裝甲師對一個坦克旅,而且蘇軍還有準備。
想要攻擊其側後裝甲就只有近戰,也就是闖入敵人坦克群中展開混戰……這樣的戰鬥對德軍是有利的,因為德軍坦克速度快且坦克乘員互相間配合好,步坦協同也更好。
至少馮.馮克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馮.馮克此時已打定了主意,如果沒那麼容易威脅其側後的話,就應該當機立斷選擇近戰。
“發現目標!”這時開在前方的先頭部隊向馮.馮克少將報告道:“距離一千米,一點鐘位置!”
馮.馮克少將馬上就從炮塔裡鑽了出去,然後舉起望遠鏡朝先頭部隊報告的方向望去。
果然,他看到一支坦克部隊正緩緩的朝他們相向駛來,他仔細分辯了下,然後一顆懸著的心就徹底放了下來……那些的確是“瑪蒂爾達”坦克而不是T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