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趕到這裡的時候戰鬥已經進行了半個多小時了。
這時恰好是德軍進攻的間隙,所以部隊很順利的就進入陣地。
戰壕裡躺著到處都是死屍,有德軍的也有蘇軍的,顯然德軍已經衝進戰壕與蘇軍展開肉搏戰。
“這裡誰指揮?”韋尼亞科夫大聲問。
一名滿臉漆黑的少尉站了起來:“大尉同志,我指揮!”
“你們有多少人?”韋尼亞科夫問。
“還有73個!”
“有哪些反坦克裝備?”韋尼亞科夫又問。
“反坦克槍、手榴彈……”
剛聽了開頭韋尼亞科夫的臉色就沉了下來。
彙報裝備時通常都是按威力大的排到威力小的,而現在反坦克槍居然排到最前頭!
正說著炮彈的嘯聲就在頭頂上響了起來。
舒爾卡剛把腦袋埋進戰壕裡炮彈就在周圍“隆隆”的炸開,泥土以及被炮彈掀起的雪水像波浪似的往舒爾卡頭頂上湧。
十分鐘的炮火準備,炮聲還沒停坦克就緊跟著炮火“隆隆”的往前開。
這是德軍的一種戰術……炮火往縱深延伸時坦克就緊隨其後。
這說起來簡單但卻需要炮兵和坦克兵的緊密協同,因為一旦有什麼差錯,比如炮打得不準或是坦克速度過快,都有可能導致炮火誤傷己方的坦克。
好處就是,它有可能在敵人還沒從炮火中反應過來時就殺進敵人陣地。
這回的情況就是如此。
“準備戰鬥!”舒爾卡大喊。
但在炮聲中,這喊叫甚至連自己都聽不見。
不過戰士們見舒爾卡已經在戰壕上架起了槍,也一個跟著一個的將步槍、機槍架在了戰壕上。
二十幾輛坦克,其中有七、八輛是“三號”坦克,其餘的是“二號”及“35T”等。
畢竟這是摩托化師,他們更多的裝備輕型坦克。
“反坦克步槍!”在韋尼亞科夫的命令下,十幾挺反坦克步槍就被架上了戰壕。
但這麼早就將反坦克步槍架上戰壕似乎不是明智之舉。
反坦克步槍的一個缺點就是槍架太高,而且由於其槍體有兩米多長,所以架在戰壕前就像一門炮似的,老遠都會被敵人觀察到。
於是機槍子彈很快就傾瀉過來將幾名反坦克步槍手打倒在戰壕上。
不過這似乎也沒辦法,因為跟著炮火上來的敵人坦克距離蘇軍防線只有三百多米……三百多米的距離對於速度快的35T坦克來說可能只需要一分鐘。
“迫擊炮!”韋尼亞科夫大尉大喊。
戰士們馬上將一發發迫擊炮炮彈打向敵人陣地。
迫擊炮很好的為反坦克槍提供了掩護,這其中甚至還有幾發煙霧彈,但它們當然無法阻止坦克的前進。
一場硬戰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