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史科沃位置!”潘菲諾夫少將回答:“那一帶是第1073團和1075團防線的結合部!”
結合部總是敵人進攻的重點,原因是這裡的部隊是兩支不同單位指揮的,他們往往會出現協同不暢或調動滯後、情報不明的情況……比如極端情況下,防守這一帶的1075團計程車兵已經死傷慘重,1073團計程車兵卻傷亡不大,於是上報之後1073團團長往往會以為這裡戰鬥不激烈,而這時如果1075團又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援,就會出現火力缺口。
接著潘菲諾夫少將就在地圖上找了一會兒,然後指著一點說道:“就在這!”
“那麼……”舒爾卡說:“就把我們安排到這裡!我們需要在這裡佈置一個缺口,將坦克隱藏在這個缺口周圍……”
指揮部裡的幾個人不由“哦”了一聲,馬上就明白了舒爾卡這話的意思。
不過說起來容易真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這主要是因為此時是白天,坦克開往前線並在預定的“缺口”處隱藏並埋伏起來,同時還要不被敵人發現,這可是個麻煩事。
辦法就是構築一條雪路,就像公路兩側堆積的兩米高的雪牆一樣,用雪路為坦克做掩護。
此時的雪層已經有一米厚,將雪往下挖然後在旁邊堆起一米多高,就形成了兩米左右的雪牆。
但其實這樣還是無法將坦克擋住,T34坦克的高度達兩米七四,高出來的部位差不多就是一個炮塔。
當然,蘇軍可以選擇繼續加高雪牆,但其實這並不現實。
首先是再往下挖就是凍土了,凍土跟鬆軟的雪層比起來那就是兩回事,挖掘起來十分困難工程量太大。
其次,如果不往下挖的話就得繼續將雪牆往上堆……這也不現實,高出地平線兩米的雪牆很容易就引起德軍的注意,隨便打幾發炮彈過來就露餡了。
解決的方法就用白布包著坦克炮塔甚至炮管,然後朝敵人發起一次反攻,乘著這時坦克就佈署進了潛伏陣地。
這是由第333團發起的一次反攻。
就像潘菲諾夫少將說的,防線前大約一公里處是一片森林,那裡被德軍利用起來作為集結點。
舒爾卡有理由相信,在那片森林裡有德軍的觀察員正盯著蘇軍陣地並注意蘇軍的動向,如果不是對他們實施干擾的話,坦克的佈署很難逃過他們的眼睛。
於是反攻很快就開始了。
一個火箭炮連短時間內朝那片森林裡傾瀉了數十發火箭彈,十餘門榴彈炮也發出了怒吼。
但重點不是這個……迫擊炮朝陣地前甚至是森林裡打去一發發煙霧彈,很快整個戰場就籠罩在一片煙霧中。
第333團一個營隨即朝德軍發起衝鋒。
不過當然,這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更多的是趴在地上大喊並胡亂射擊。
這讓德軍趕忙呼叫炮火對兩軍防線之間的空地實施攔阻射擊,德軍輕重機槍也“嘩嘩譁”的朝煙霧中亂打,於是陣地前就一片硝煙和煙霧,還有“隆隆”的炮聲和密集的槍聲。
乘著這時,T34坦克就沿著已經挖好的雪牆進入了坦克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