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舒爾卡回答:“問題在於有些士兵是無可替代的!”
“比如?”
“比如機械化步兵!”舒爾卡說:“第333團,他們有豐富的戰鬥經驗,他們有過步坦協同訓練,在戰場上,他們就是坦克的眼睛,是坦克的左膀右臂,他們為坦克提供方向、掩護,甚至在坦克陷進泥潭時還要將其拖出來!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打照明彈為坦克提供視野,知道衝鋒時該避開哪個角度以免擋住坦克機槍射孔……”
“如果第333團的步兵因為汽車的問題遭受慘重的傷亡,那幾乎就意味著T34變成瞎子、聾子、瘸子!並不是缺不缺人的問題,而是任何部隊、再多的兵力,在那種緊急情況下都無法取代第333團的位置,除非他們也受過步坦協同的訓練!”
頓了下,舒爾卡又接著說道:“而如果第333團沒能得到及時的補充,其後果就是我們有可能輸掉一場關鍵性戰鬥,這有可能造成一系列雪崩式的負面影響!”
葉菲姆希少校想了想,就點頭說道:“我明白了,舒爾卡同志,你的意思是說……半履帶裝甲車其實是坦克部隊戰鬥力的一種保證?!”
“可以說這麼說!”舒爾卡回答:“我認為它不僅僅是坦克部隊戰鬥力的一種保證,更是一種補充。”
“補充?”
“是的,補充!”舒爾卡回答:“我們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有一場戰鬥,據說是坦克第27旅與騎兵第44師聯合組織的一次進攻!”
“進攻科茲沃村的戰鬥!”葉菲姆希說,他身為一名西方面軍參謀,當然對這次慘敗記憶猶新。
“是的,當時他們就在我們的右翼發起進攻!”舒爾卡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次進攻的策略是利用坦克和騎兵的機動性快速透過一片開闊地衝進敵人防線!”
“是的!”葉菲姆希少校點了點頭。
“坦克與騎兵在速度上能達到一致!”舒爾卡說:“從這方面來說它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騎兵下馬之後就是步兵,就能與坦克協同。而如果是步兵與坦克協同進攻的話,坦克就必須慢下來以使步兵能跟上,於是很容易遭到敵人炮火壓制,最後也無法透過那片開闊地突破敵人防線!”
“是的!”
“但我們最終還是失敗了!”舒爾卡接著說道:“問題不在於協同或是速度,而在於騎兵在敵人炮火和機槍面前過於脆弱了!”
葉菲姆希少校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騎兵很難控制,在奔跑的馬上射擊困難,而且目標太大……無論是馬匹受傷還是騎手受傷都會導致悲劇!”
“是的!”舒爾卡回答:“但如果是半履帶裝甲車就不一樣了。它擁有騎兵一樣的速度可以跟上坦克,步兵可以躲藏在裝甲後方躲避子彈和彈片,我們甚至可以在裝甲履帶車前部裝上機槍或是火炮,一邊前進一邊射擊。必要時,放下這些步兵……他們馬上就能為坦克提供掩護!”
“說得對!”這一番話說得葉菲姆希少校連連點頭:“是的,舒爾卡同志,這種半履帶裝甲車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坦克的補充,它能很好的與坦克協同突破敵人的防線,它是一種可以用於突破敵人防線的裝備而不僅僅是一種運輸工具!”
“是的!”舒爾卡鬆了一口氣,總算有人認識到半履帶裝甲車的重要性了。
當然,現代擔任這一角色的就應該是全方位保護的裝甲車,不過此時急需裝甲車補上空白,還是更適合易生產、易改裝而且對人員訓練要求也不高的半履帶裝甲車……就像之前所說的,蘇聯原本就有半履帶汽車,所以需要做的只是在原基礎上做出一些修改再加裝一些裝甲就可以了。
“都記下來了嗎?”葉菲姆希少校問著助手。
“是的,都記下來,少校同志!”助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