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時間關係,部隊很快就轉入撤退階段。
雖然此時蘇軍已經收復了特維爾,但特維爾對蘇軍來說顯然是守不住的……四周都是敵人,一到天亮就優勢全無甚至連補給線也會被切斷。
所以雖然最高統帥部的確有讓朱可夫固守特維爾的建議,但朱可夫沒有任何遲疑的就拒絕了。
“要麼特維爾,要麼莫斯科!”朱可夫回答最高統帥部:“我的能力只有兩者選擇其一,我想知道你們希望我守住哪一個?!”
答案當然不會是特維爾。
朱可夫是正確的,雖然特維爾戰略地位很重要,無論對德軍還是對蘇軍。
問題是此時的蘇軍防線已經被壓縮到莫扎伊斯克一帶也就是第二道防線。
佔領特維爾會在防線外形成一個很容易讓敵人包圍的突擊部,它得不到兩翼友軍的保護,所謂恢復的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的鐵路交通線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也十分脆弱。
尤其是……此時蘇軍兵力緊缺,佔領特維爾的部隊是第二道防線最後一點後備力量。
於是,戰局的確像朱可夫說的那樣:要麼特維爾要麼莫斯科。
如果說這句話有什麼問題,那就是如果選擇特維爾的話,最後也會因為莫斯科被德軍攻陷而失去。
或許是因為最高統帥部剛剛犯下錯誤把爛攤子丟給朱可夫,所以這一回他們沒有像上次那樣用解除朱可夫指揮權的方法固執己見,他們選擇了支援朱可夫的想法。
於是部隊很快就進入了撤退程式:
坦克第四旅繼續追殺、驅趕著德軍潰兵……這種追殺是必需的,尤其是在撤退的時候。
否則部隊一停下來敵人就有可能重新組織起來然後對蘇軍發起反攻,這時撤退中的蘇軍就會有麻煩了。
這也是實戰中的部隊在撤退之前往往要先發起進攻甚至必須將敵人打退哪怕只是幾十米才敢撤退的原因之一……否則很有可能被敵人追擊,撤退很容易轉變成潰敗。
舒爾卡等人沒有歸隊。
原因一方面是前線追擊敵人的戰鬥並不緊張,多一個連隊少一個連隊沒有太大的區別。
另一方面就是裝甲列車無法離開鐵軌於是很自然的就不適合追擊敵軍。
舒爾卡接到一個新任務:保護鐵路線。
任務是卡圖科夫下達的,他在兩軍會師時就接手了坦克第四旅的指揮。
“恭喜你,舒爾卡同志!”卡圖科夫接通電話後首先說的不是任務而是與舒爾卡嘮嗑,這對於卡圖科夫這種訓練有素的指揮官是很難得的。
“你成功的把我救了出來!”卡圖科夫說:“當然還有其它人!聽說你們繳獲了一列裝甲列車並且還用它橫穿特維爾?”
“是的,卡圖科夫同志!”舒爾卡回答。
“我還聽說……你們沒有死在敵人的手上卻差點死在自己人手裡?”
看來是騎兵向卡圖科夫報告了這件事,舒爾卡等人根本就沒說什麼,畢竟戰鬥還在打,他們知道些時並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