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失敗了!”隨後克魯格就給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博克打了個電話:“又是坦克第四旅!他們採用一種戰術。簡單的說,白天暫時撤退,到了晚上……當我們空軍無法作戰的時候他們就利用T34的優勢再打回來,我們再次回到了原點!”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就回答道:“你是否意識到我們的前進的腳步太快了?”
“太快?”克魯格有些不明白馮.博克這話的意思。
“是的!”馮.博克說:“你們不能跟著敵人的腳步走,這隻會讓自己像是木偶一樣被他們掌握,你需要打亂他們的佈署把他們牽制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明白嗎?”
克魯格聞言不由恍然大悟:“是的,元帥閣下!”
克魯格的確知道該怎麼做了,馮.博克說對,如果跟著敵人的節驟走的話,那麼只會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和伊斯特拉之間形成拉鋸戰:白天德軍打過去,到了晚上蘇軍又打回來,這對德軍來說沒有或者說沒有很大的意義,它不過就是在消耗敵我雙方的兵力。
雖然,德軍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上兵力比蘇軍更多,但總兵力並沒有多多少,更嚴重的還是德軍耗不起時間,因為天氣已經越來越冷德軍的後勤壓力也越來越嚴峻了。
如果,有什麼辦法能將俄國軍隊拖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讓他們白天也不得不應戰,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想到這裡,克魯格就將目光投向特維爾。
在特維爾指揮進攻的是阿努夫裡耶維奇少將,他指揮手裡的部隊有第4、第27、第28坦克旅,第78步兵師,第20、第50騎兵師。
番號雖然一大串,但其實總兵力不到兩萬人……其中第4坦克旅主力其實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在特維爾只有20輛T34(其它的都是假的)。
但就算是這樣,卡圖科夫手裡的這20輛T34還是成為坦克部隊的主力。
第27坦克旅就不用說了,他在進攻沃洛科拉姆斯克時就遭受慘重的傷亡,倖存下來的坦克總數只有21輛,其中2輛是T34。
第28坦克旅總數51輛,但只有9輛是T34。
像這樣的坦克部隊,這個旅幾輛那個旅幾輛,原本更應該全部編入一支部隊比如由卡圖科夫統一指揮。
但在前線打紅眼的部隊不是說整編就整編的。
首先指揮官會有牴觸心理,平白無故的被撤編將部隊交給別人指揮,會讓他們感覺受汙辱和輕視,於是可以做出一些出格或是激進的動作帶來危險。
其次就是士兵也可能會被原有指揮官帶動或者不服其它人的指揮。
這種問題在蘇軍部隊中十分常見,所以阿努夫裡耶維奇少將只能聽之任之。
駐守特維爾的德軍是第40集團軍的一個步兵團。
特維爾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裡遍佈沼澤、森林、河流,以及各種裝甲部隊難以透過的複雜地形,但它卻是鐵路的一個交匯點:
德軍佔領這裡就可以切斷列寧格勒與莫斯科的聯絡並將後方的物資透過火車運送到特維爾然後再將其分散到各地。
而蘇軍佔領這裡,不但可以打通鐵路線,還可以將德軍北方的後勤補給線往後推十幾公里甚至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