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戰鬥通常都不分晝夜,原因是他們強調快速,像閃電般的快速,只有晝夜不停的突破、前進、再突破再前進,才能總保持著以有備打不備的狀態使敵人潰不成軍。
但他們這麼做的前提是敵人沒有準備很容易被擊潰。
否則,比如像現在的“斯大林防線”,蘇軍在這裡有數不清的永備工事和機槍陣地,而且還有一定的準備,如果在這時還強調速度並在夜間突破,那就跟送死沒有多大的區別。
因此德軍必須等到天亮。
天亮才更能發揮德軍飛機和坦克的作用……此時的飛機和坦克基本沒有夜戰能力。
這支德軍的指揮官是馮.克萊斯特上將,他於凌晨三點趕到前線,休息一小時後他馬上就進入了緊張的進攻準備中。
這是克萊斯特上將的風格,他一直認為裝甲部隊除了火炮還有防禦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速度。
也是憑藉著這一點,克萊斯特才能帶領著他的第1裝甲軍突破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並在敦刻爾克包圍了大量的盟軍。現在他又再次出現在“斯大林防線”前。
克萊斯特上將原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
但是,當天亮他在高處用高倍望遠鏡觀察著蘇軍前線時,就有些意外……他看不到蘇聯人的防線。
克萊斯特上將不喜歡意外,因為他知道在戰場上意外往往會伴隨著另一個意外。
所以,這一刻他遲疑了一會兒,放下望遠鏡後就問著副官:“怎麼回事?我們得到的情報是這裡有許多碉堡!”
副官趕忙取出地圖,攤了開來端在自己和上將面前,然後滿臉不解的說道:“是的,將軍閣下,這裡應該有碉堡!”
德國人為這場戰爭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當然不會放過對“斯大林防線”的偵察。
但是……“斯大林防線”卻在他們眼前消失了,至少在這一段是這樣。
想了想,克萊斯特上將認為他不需要擔心什麼,因為如果這些碉堡存在的話,他的部隊有能力摧毀它們並繼續往前推進。如果不存在,那就意味著更快的推進。
於是克萊斯特上將就下令:“按計劃進攻!”
炮彈的呼嘯聲很快就響了起來,它們從空中越過克萊斯特上將的頭頂然後直奔蘇軍防線前沿……那裡有蘇聯人佈設的一道野戰工事。
炮彈準確的落在工事前預計坦克要經過的路上,在發出巨響的同時也將鐵絲網、路障、地雷等拋到了空中。
連續轟炸二十分鐘後,炮火才往東延伸,接著噴有黑色十字的坦克就“咯吱咯吱”的從藏身處接二連三的開了出來,排成戰鬥隊形帶著德軍士兵推進。飛機從後方追上來,越過坦克群搶在前頭對有價值的目標進行精確轟炸。
另一邊,躲在碉堡裡的舒爾卡就沒有克萊斯特這麼愜意了,他感受到的就是來自地面的一陣陣震動,甚至還有炮彈直接炸在碉堡上發出的就像敲鐘一樣的“嗡嗡”聲……碉堡是中空的,炮彈直接命中雖然無法將其擊穿,但巨大的衝擊力及爆炸時的震動卻會在內部產生令人噁心的迴音。
吊在碉堡頂部用於照明的電燈也跟著搖搖晃晃,時暗時亮,就像苟延殘喘的老人一般,然後在一聲劇烈的震動後徹底滅了,只有射孔處的木板縫隙中傳來了一點點亮光,隨著亮光一起湧進來的還有灰塵和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