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壯行,也沒有誓師大會,甚至連道別都沒有……事實上,舒爾卡從頭到尾都沒露面,游擊隊員知道的只有他們自己的教官,也就是工兵和教導團成員。
這是為了保密。
要知道這些游擊隊員都是深入敵後進行遊擊作戰的,這就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被敵人俘虜,接著就是嚴刑拷打,再接著……就是供出了關於訓練的所有內容。
然後德國人就有可能派出間諜、勃蘭芬堡部隊,或者叛亂份子等等。
畢竟這是烏克蘭,存在著天然造反派,所以還是謹慎些也就是儘量讓游擊隊少知道些資訊為妙。
如果說有什麼福利的話,那就是當天晚上給這些游擊隊加了塊牛肉……從德國人手裡繳獲的牛肉。
然後指導員告訴他們:“同志們,這是我們從敵人手裡繳獲的戰利品,記著這個味道,我們走上戰場後要從敵人手裡繳獲更多這樣的東西!”
(注:游擊隊每小隊都配一名隊長和指導員,隊長主要負責對外,也就是炸橋炸鐵路之類的,指導員則負責對內,也就是建立根據地後進行宣傳、動員、通訊等工作)
這在此之後就成了一種慣例,也就是每批游擊隊被送出去前都會分上一塊牛肉,然後說上同樣的一番話。
據說這個慣例即便到後來基輔物資緊缺時也沒有改變,實在不行就找一頭牛來殺了,然後:“同志們,這是我們從敵人手裡繳獲的……”
完了後,他們就分時段被送往開向敖德薩的火車,然後他們會被空運或是海運至克里米亞,接著再從克里米亞搭乘火車繞一大圈從適合的位置滲透進自己的目標村鎮。
基輔這邊的游擊隊總部就進入了一種迴圈狀態:
對於已經派上戰場的游擊隊進行持續跟蹤、建議或指揮……之所以把指揮排在最後,是因為遊擊作戰是一種需要因地制宜的靈活運用,遠在基輔的總部不適合干涉太多。
所以,舒爾卡更多的是接收從游擊隊那發來的偵察情報,比如德軍在某橋樑、鐵路的防禦情況,然後給出建議或是下達進攻指念。
之所以說進入迴圈狀態,則是因為在進行這種聯絡的同時總部又再次展開了更多的游擊隊訓練甚至是更多的教導團訓練。
如果說遊擊作戰與特種作戰有什麼區別,那就是特種作戰更強調少而精,然後針對目標進行手術式的作戰快打快撤。
而遊擊作戰,更多的是走量,大批次的分佈下去甚至發動人民群眾。
所以舒爾卡更多的是求快、求多……時間和空間方面都也不允許舒爾卡的這種訓練求精。
時間方面就不用說了,基爾波諾斯上將每天都會來過問一回,眼巴巴的指望著游擊隊能早出戰果這樣就可以結束基輔毫無意義的人員和物資的消耗。
空間上,此時蘇聯被德軍佔領的土地幾乎囊括了整個烏克蘭、白俄羅斯甚至都逼近了莫斯科,這時候如果再強調“兵貴精不貴多”,那明顯是不合適的,就應該大面積的佈下火種然後讓他們燎起整片草原。
“情況怎麼樣?”這天基爾波諾斯上將又一次走進了游擊隊總部。
“一切順利!”舒爾卡回答:“八個小隊已經成功的混進了相應的村鎮並展開偵察行動,一個小隊在途中延誤,一個小隊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