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第9軍這天夜裡足足打了一夜……事實上並不能說是“打”,更應該用“追殺”來形容,因為一路上羅馬尼亞軍隊都沒能組織起像樣的抵抗。
這其實不怪他們,客觀的說羅馬尼亞軍在僕從軍裡算是不錯的,除了芬蘭外就屬羅馬尼亞軍了。
問題在於他們裝備不足而且與蘇軍沒有刻骨的仇恨……芬蘭軍隊作戰勇敢可以理解,蘇聯不久前才入侵過芬蘭,國仇家恨促使他們十分積極的投入對蘇戰爭,所以他們甚至都不能說是“僕從軍”,可以算得上是德國真正的盟友。
至於羅馬尼亞軍,他們的世仇恰恰是自己的戰友而不是敵人……同為德國僕從軍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亞。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德國從來不敢將這些軍隊安排在同一個戰場上,更不要說協同了。
因此,還能怎樣要求羅馬尼亞軍隊呢?
但戰場就是戰場,沒有什麼道理可講。
第9軍在羅馬尼亞軍兩道防線之間的薄弱部位的穿插給羅軍造成了慘重的損失……他們幾乎丟掉了所有的火炮和補給,指揮部也是一個接著一個被蘇軍佔領,什麼少將、中將,各種軍銜的高階將領被抓到、擊斃的層出不窮。
不過有一個比較特殊。
那是在天色剛亮的時候,舒爾卡等人依舊跟在坦克後朝前推進。
如果說此時蘇聯有什麼值得信賴的坦克的話,那就是T26了,雖然它裝甲薄防禦性差,但重點是火力相當不錯而且故障率低,這使步兵至少還有能用的坦克。
比如像這樣的場合,如果沒有T26的協同作戰的話,舒爾卡很難相信會有這樣的戰果。
也不知道是因為處在勝利的亢奮下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在舒爾卡前的坦克足足開了十小時也不見駕駛員喊累。
太陽緩緩從東方升起,周圍的世界逐漸清晰起來,滿地都是羅馬尼亞軍丟棄的裝備和衣物……子彈、槍械、翻倒在路邊的汽車,有幾個彈藥箱掉出來摔碎了,子彈和炮彈散落一地,甚至還有掛在樹杈上的衣物和內褲。
從那些衣物下方的灰燼可以看出,羅馬尼亞人似乎是想把這些衣物烤乾。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們逃跑時的慌亂。
“有情況!”這時走在最前方的長腿大叫一聲:“德國人,兩點鐘位置!”
原本都要睡著計程車兵們馬上就像是被針扎似的清醒過來,步兵舉起步槍躲在坦克後方,坦克跟隨兵馬上把資訊傳遞給坦克,兩輛坦克停了下來,轉動炮口然後就是兩發炮彈過去。
“別開槍,別開槍!”舒爾卡聽到對面傳來叫喊聲,用的是不熟悉的俄語:“我們投降!”
這種情形對舒爾卡等人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因為一晚都在重複類似的事。
不過這一回卻有些不一樣,舒爾卡帶著幾個兵舉著步槍探出身子時,發現前方停著兩車桶車,德式桶車。
這倒沒什麼好奇怪的,德式桶車在戰場上隨處可見,即便這是羅馬尼亞軍的戰場。
不一樣的是下車投降的是兩個上校,德軍上校,而且這兩個上校看起來還是隨從,因為桶車後座車門開啟的。
德國主官有個習慣,他們更喜歡坐副駕駛位,雖然理論上這個位置更危險。
不過這似乎也正常,因為副駕駛位視線好能夠第一時間瞭解情況或危險……主官都希望能儘早知道情況,這可以說是一種職業病或是潛意識。
這些當然不是舒爾卡需要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