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後,舒爾卡就發現他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確保德軍無法將訊息傳出去……那就是給步話機來一發。
蘇軍的確是將主力投入到了布萊特大橋。
科布林要塞的總兵力有七百餘人,其中有六百人被調往這個方向,而中心堡壘倖存的五百人在後方建築中佈署幾十人留守外,其餘幾乎全部投入到布萊特大橋……後方建築必須有人留守,否則其它方向的德軍一個衝鋒就從後方殺進其陣營了。
而德軍在布萊特大橋只有一個連一百餘人。
這是他們輕敵或者也可以說中計的結果……德軍指揮官以為蘇軍會將主力投往北部突圍而不是這裡。
或許是為了速戰速決,韋尼亞科夫大尉在戰鬥爆發幾分鐘後就下令:“上刺刀!”
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兵力佔據絕對優勢,而且還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又是夜戰,為免節外生枝的確應該發起衝鋒一鼓作氣將敵人解決掉。
但是,當舒爾卡將刺刀從腰間抽出卡在刺刀座上時又遲疑了……衝出去就意味著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中,舒爾卡的腦海裡情不自禁的閃現黑洞洞的槍口對準敵人的情景,只不過現在是對換一下角色。
這一瞬間舒爾卡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是否要學習德軍一樣做“Z”字形躍進?
戰友是否會與自己協同互相掩護?
肉搏戰要怎麼打……
事實證明舒爾卡是想多了。
“同志們!”韋尼亞科夫大尉大叫一聲:“最後時刻!士兵,衝啊!”
“衝啊!”
隨著一聲大喊,士兵們爭先恐後的從戰壕裡躍了出來朝敵人方向衝去。
舒爾卡稍微遲了一點,他想看看戰友們是怎麼衝鋒然後他再學著做……但很快就發現這衝鋒毫無章法,完全就是一窩蜂的上。
然後舒爾卡也從戰壕裡跳了出去。
大腦一片空白,什麼戰術、什麼動作、什麼協同全都拋到九宵雲外了,舒爾卡只知道挺著刺刀跟在戰友後往前衝。
所有人都像瘋了一般的大喊:“烏拉,烏拉!”
雖然舒爾卡能感覺到從後頸處隨著奔跑的動作沿脊背緩緩流下的冷汗,雖然舒爾卡幾次想假裝摔倒趴在地上,雖然內心的恐懼讓舒爾卡希望永遠也不要到達敵人面前……但他還是不受控制像機器人一樣大步的奔向敵人,嘴裡跟著發出連他自己都不認得的喊叫聲。
“噠噠噠”一陣機槍掃過,幾名戰友就在舒爾卡身邊倒下,鮮血甚至都灑到舒爾卡臉上,溫暖而潮溼。
接著還有迫擊炮的呼嘯聲,彈片像毒蜂一樣在舒爾卡四周飛舞,撕扯著人的軀體和大地,偶爾還有幾具屍體從天而降擋住了去路。
這本是舒爾卡趴下的好時機,但不知為什麼,就像受到催眠似的,舒爾卡居然跳過那些屍體繼續往前衝,而且還在加速。
事後想起來,舒爾卡認為這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群體效應……當別人都在這麼做時,自己也情不自禁不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