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證明盧卡斯上校是對的,只不過他自己並不希望對!
此時的盧卡斯上校鑽出指揮部後就舉起望遠鏡往外望,一片煙霧,雖然有照明彈但還是什麼都看不到,只有隱隱約約的木筏及蘇軍的身影。
依靠煙霧強渡?
盧卡斯不由皺了皺眉頭,這不是個好方法……他有些不明白,對面的蘇聯指揮官為什麼有時很聰明有時卻又很笨。
比如現在,德軍早就用炮火標定了這片河道,只要一聲令下,不管是否有煙霧炮彈都能精準的在河道里炸開。
所以,他們的進攻是註定要失敗的。
“上校!”副官在旁催促著。
如果再不聯絡下令開炮,蘇聯人就很有可能越過警戒線了。
通訊兵拿著話筒望著上校,他已經聯絡好了炮兵讓他們做好準備,只等著盧卡斯上校下令。
盧卡斯上校心裡雖然有些疑慮,但遲疑了下,最終他還是點了點頭。
“開火!”隨著通訊員一聲令下,炮彈的嘯聲就在空中響了起來。
接著只聽“轟轟”的一陣亂響,成片的炮彈就在河道附近爆起一片火光,炸在河水裡的就激起一道道沖天水柱。
偶爾還有幾聲劇烈的震動……那是德軍超大口徑迫擊炮。
德軍在此時使用這種迫擊炮的目的並不是炸燬要塞的城牆或是炸死多少敵人,而是希望能在心理上對敵人構成某種威攝使他們投降。
德軍以及盧卡斯上校不知道的是,這些炮聲不僅無法起到威攝的作用,反而成了蘇軍突圍戰的開始甚至是種掩護……
東面的強渡當然是假的,煙霧彈並不是為了掩護強渡,而是為了不讓德軍看穿它是佯攻。
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德軍開炮。
舒爾卡相信德軍會開炮,這一方面是因為此時的德軍不缺炮彈,另一方面則是有一條軍事原則,就是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開炮能有什麼損失呢?頂多就是消耗一些炮彈。
但如果蘇軍的進攻是真的而德軍不開炮,那德軍的損失就大了……這不是說蘇軍能成功突圍,而是蘇軍至少能順利渡過河並與德軍近戰,這無論如何都會給德軍造成一些傷亡。
盧卡斯上校當然不願意冒這個險,所以就算他有所懷疑,最終還是會開炮。
於是……
霍爾姆橋下,躲在水裡的普卡雷夫就用手電筒打了個訊號,戰士們一個個從水裡爬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