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舒爾卡的計策發揮了作用。
確切的說,是第二批逃兵帶給德軍的情報發揮了作用,德軍將大批部隊調往北部而不是其它方向,這就給了蘇軍可乘之機。
另一面的舒爾卡就在緊張的看著天空,他迫切的需要一塊表,習慣於隨時都能知道時間的他一時無法適應這種時間需要猜的狀態……對於輕工業落後的蘇聯來說,表是十分昂貴的,當然對舒爾卡來說也是一種奢望。
雖然這改變不了什麼,知道時間與不知道時間都一樣,但卻讓舒爾卡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
這時營長韋尼亞科夫大尉就出現在士兵們面前,然後小聲下令道:“士兵,跟我來!”
戰士們紛紛拿起槍站起身來,但是當他們看到營長帶著他們往南面走時就一個個疑惑不解。
“發生什麼事了?”
“我們去的不是北面!”
……
“我們去哪,營長同志?”有個士兵問了聲。
“你不需要知道!”韋尼亞科夫大尉冷冷的回答。
這是軍官們事先約定好的,因為擔心戰鬥中還會有人投降並將計劃透露給德國人,所以他們直到現在還是不敢告訴他們真相。
奧庫涅夫小聲的對舒爾卡說道:“我們去的好像是布萊特大橋,我明白了,我們是要接應中心堡壘的同志!”
“或許吧!”舒爾卡回答。
奧庫涅夫只猜對了一半,他們的確是去布萊特大橋,但並不是接應中心堡壘,而是要打回中心堡壘。
十幾分鍾後,部隊就來到了布萊特大橋附近……大橋已經被德軍佔領,他們在橋的兩頭分別構築起了反向戰壕及反向工事。
所謂的反向工事指的就是對河對岸提供火力掩護的工事,這工事對於駐守橋樑尤其有用,原因是用常規工事駐守橋頭可以說毫無優勢可言,不僅沒有優勢甚至還處在弱勢,因為他們背後是橋、是河,相當於沒有退路的背水一戰。
但如果在對岸構築反向工事就不一樣了,對岸的火力可以有效展開彼此相互掩護,也就是橋這邊的工事主要是針對另一邊,反之也同樣。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旦遭到敵人進攻,可以靈活的沿著橋面撤退並利用橋的狹窄空間進行有效防守,這使敵人很難突破其防線。
當然,如果兩面同時遭到敵人進攻……這種戰術就會失去作用。
橋頭一片死寂,黑暗中看不到一點星火也沒有交談聲,甚至連德軍哨兵都看不到,只有河水在“嘩嘩”的響。
顯然,這裡的德軍得到情報知道蘇軍會進攻這座橋,他們甚至都掌握了確切的時間,所以一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
只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進攻這裡的不只是一個方向的蘇軍,而且還會是蘇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