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有逆鱗,觸之則死。不論在哪個世界,這句偈語似乎都經久不衰。雖說有可能是尋常人的傳言,但無穴不來風,說明確實有什麼讓眾人產生這個印象。
後來人類就常用“逆鱗”來形容人的軟肋,或者說不可碰觸的忌諱和底線。
而在修真界中,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因材施教,各人依照各自特點和緣法修煉。但其實在很多時候也會受文化、資源甚至於地域、氣候影響,不同的宗門修煉的整體風格都不一樣。
就像是生活在北邊界的修士,因著所處環境乾燥風沙,當地人的性情也相對豪放大氣,選擇功法和術法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而在最南邊兒,也就是寧夏他們現在所在的南疆,則是曾經集整個東南邊陲的水氣和靈氣的地方,有點類似於江南水鄉。當地的修士似乎也沾染上水特有的柔和,選擇的功法也大多含蓄內斂卻又不失精巧。
因而各門派的修士往往都會選擇特性相近一類的功法或技能。這是由骨血流淌的基因甚至於天性難以更改的那部分決定的。
那麼密宗弟子呢?他們又有著什麼樣的特性?這得從密宗弟子說起。
寧夏上輩子那兒也有密宗弟子,但是此密宗非彼密宗,又有那麼一些不同,至少在修煉上是有所不同的。
本質上當然不同,畢竟一個堅持唯心主義的修行,一個就真的修仙了。
他們世界都不一樣,教義肯定也不同,甚至連文字服飾和風俗都不一樣。所以寧夏對這個世界的密宗子弟也知之甚少。
謝石這會兒一說,她才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儘管不知何時起這個流派已經完全隱世,鮮少在顯露於人前。但多年密宗的繁盛也依舊是傳說,老一輩的老祖宗若能活著,或許到現在還存留著一些印象。
關於這個特殊流派的修士也只有那些底蘊深厚的宗門才能窺見一些。尋常弟子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瞭解所謂的密宗到底是個什麼存在。
謝石跟寧夏說的倒不是密宗的發展史,而是關於密宗子弟的一件鮮少明揚的逸聞。
據說密宗以為人之口舌為第二心,言從口出,便是心之所想,只要說出來即便心之選擇。因而密宗弟子有不可打誑語一說。
然又“禍從口出”一說。密宗又以為人的選擇往往都會受口舌言語的影響,不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若是隨之選錯了就是一生了。因而密宗另一個宗旨,還是莫打誑語。
總結下來,密宗弟子對言行談吐剋制到近乎嚴苛得地步,避免傷害別人也莫要害了自己。
這種嚴戒也體現在他們的功法上。密宗的功法比起別的宗門來說確實比較稀少,因而他們的選擇不多,但絕大部分都有著同一個特點。
修煉到一定的水平,在下丹田結成金丹後,他們還會發展第二丹田。
而這個第二丹田正是在廉泉穴正下方,人迎和天水中間那一小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