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唐順之平靜以對。
“記得嘉靖八年的科舉,朕閱卷時,看到了一份二甲試卷,頗為令朕歡喜,便批註了條論精詳殆盡。那一科朕唯一批閱的便是那份試卷。後來朕再無你的訊息。直至多年後,你與人上疏欲朝見太子,被朕趕了回去。直至今日……”
嘉靖帝坐了下來,接過孫重樓遞來的茶水喝一口,“有人舉薦你為官,聽聞你不肯接受。想來是對朕有些不滿。”
唐順之的一生堪稱是傳奇,科舉牛逼,為官牛逼,智商牛逼,學什麼都牛逼,包括學槍法,只是用點力,槍法便為一時翹楚。
越牛逼的人越驕傲,越驕傲的熱仕途就會多舛,故而歷史上唐順之的宦途也頗為坎坷,幾度觸怒高官,甚至觸怒了道爺。
唐順之淡淡的道:“小民在鄉野亦是為國效力。”
——不是我不肯出仕,而是這朝堂我看著烏煙瘴氣,不屑於出仕!
這廝的驕傲啊!
蔣慶之想到了夏言,老夏的驕傲頗為露骨,盛氣凌人。
徐渭的驕傲是俯瞰凡人式的,也就是智商碾壓。
而唐順之的驕傲卻是隱於骨子裡,他就像是一塊玉石,看似溫潤,可內裡隱藏的鋒芒卻讓人覺得自慚形穢。
這樣的人但凡得了機遇,便會一飛沖天。
別人得一個機遇便感激零涕,覺得自己是老天爺的私生子。可唐順之此生的機遇多不勝數,當年大佬楊一清賞識他,但唐順之不肯依附,於是捱了一記掌心雷。
後來道爺信重的臣子張璁看重他,但唐順之拒絕了這位的拉攏,引發了後來和張璁不和,乾脆來了個辭官。
爺不幹了!
張璁大怒,假批了,但加了一句:永不敘用!
滾回家啃老米飯去吧!
由此唐順之就此回鄉,直至此時。
唐順之隨即告退。
這下連蔣慶之都忍不住想衝著這廝翻個白眼。
換個人能有見到皇帝的機會,不順勢展示一番自己的學識或是對當下局勢的看法,至少也得說幾句好話,或是陪坐一會兒,給皇帝留下一個好印象。
這廝倒好,彷彿皇帝是個瘟神,見了就跑。
等他出去後,嘉靖帝淡淡的道:“胡宗憲近乎於被貶官,徐渭落魄秀才,再有一個唐順之也是宦海失意者,你這裡倒是什麼人都願收留。”
蔣慶之苦笑,“人心趨利,當下儒家勢大,打壓墨家的態勢盡人皆知。但凡是個聰明人都會選擇站在儒家那邊。”
“破落戶嗎?”道爺緩緩說道:“你的饅頭論朕聽了兩個小子的轉述,不錯。”
豈止是不錯?
您這是欲揚先抑吧?
蔣慶之腹誹著。
“做大饅頭的解決之道也不錯。那麼在你看來,大明內部的矛盾就可以擱置?”
這是題目……蔣慶之想到了當年的董仲舒。
漢武和董仲舒三次對話,奠定了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格局。
而今日道爺來到蔣慶之的書房,便有些這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