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火力已經很重要了。但是還是不夠。
傅友德之所以連破數道防線。本質上,就是拿人命去填。他的戰術原則,與當初日本人打旅順的情況差不多。當然了。傅友德在做這樣的決定之前,已經將能加強的火力都加強了。
而北軍的火力雖然密集,但是畢竟沒有機槍。
死傷慘重的情況下,是能夠發揮出人數優勢,將北軍打得措手不及的。
於是,葉沈這一戰後做出總結就是,軍隊要麼加強肉搏戰的準備,想辦法開發一些近戰火器,要麼就研發出一些連射的火器。
當然了,葉沈特別強調了,給士卒配手銃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北軍之中,也僅僅是騎兵配手銃,因為騎兵在馬上用火銃,有很多不方便。於是就有了短火銃的出現,更方便馬上作戰,這個短火銃,大抵就是後世馬槍的來源。.
當然了,很多騎兵更喜歡火銃。轉輪的,能打六發。不轉輪的,雙管的,也能打兩發。
但是對於步卒來說,並沒有給他們配備。
畢竟,縱然北軍軍需上面是遠遠超過了南方,但是也不是什麼都能有的。每一個將士配給一柄火銃,朝廷最少要生產上百萬支。畢竟,要計算耗損消耗補充等等。
這就是一個大數目了。少說也幾十萬元,上百萬的元的開支。
何夕說道:「這個想等等吧。畢竟,戰事告一段落了。」
葉沈聽了,先是一愣,忽然有一些失落。
何夕這一句話,代表了軍隊高速迭代的時代過去了。之前葉沈提出前線有什麼新想法,新需求,何夕都是第一時間滿足的。
但是而今,卻不是這樣了。
想想也是。
雖然傅友德敗了。但並不代表傅友德就弱,如果將傅友德放在同時代的任何國家,都是橫掃別的存在。那是因為北軍太強了。
北軍用了十幾年完成了,別人用了近百年才有迭代。
而今的北軍與***戰爭時期的英法軍隊已經相差不大了。無非是在有些地方還有缺陷。但是對於大明來
說,已經足夠了。
而今的軍隊體制,武器系統,哪怕不做任何改變,維持上百年,都可以戰無不勝。
當然了,何夕也不知道,他做出這樣的改革,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讓世界的軍備歷史向前大躍進。
但是不管怎麼說。先放一放,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北軍已經沒有敵人了。
戰爭還沒有結束。
但是先軍政治,卻要先一步消亡了。何夕不可能將所有的資源都投入軍事上了,不是給軍方資源,但不可能是之前的節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