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他,燕王要長春都司,其實就是要與北京之間有一個緩衝帶,畢竟,如果北京大軍在長春都司,攻打燕國,就是燕王攻打元廷的翻版。而燕王根基都在松嫩平原上,根本不可能遷徙的。
那時候燕王面對的情況,只會更危險。
將長春都司變成無人區,也很符合燕王的需求。
何夕也沒有讓練子寧現在就答應,繼續說道:「燕王所要的火器開礦等諸般事宜,都有一個前提,就是燕國首先要有礦,有鐵礦與煤礦,而今燕國有嗎?」
練子寧一愣,搖搖頭說道:「沒有。」
松嫩平原上沒有鐵礦,但是煤礦卻是有的。只是沒有發現而已。
畢竟那裡人煙稀少。對於大明關內地區,很多時候查礦,最方便的辦法,就是查閱古籍,很多地方上有什麼,書上都有,甚至當地百姓很早之前就有開採了。
當然了,隨著開礦技術越發高明,有些礦產深入地下,這些古籍作用就不大了。但是在工業化剛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非常管用的。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豐厚遺產。
草原上就不一樣了。
草原上想知道哪裡有鐵礦,有煤礦都要進行大規模勘探才行。
而燕王哪裡有這個人力物力,還有技術力量啊。
何夕一擺手,說道:「既然沒有鐵礦與煤礦,那我就是想給你們,你們拿來有什麼用啊?我不過答應你們,任何時候只要有需要,隨時可以來找我。我一律批准,甚至專門派人去為燕王營造。不過,這有一個前提,也是必然,那就是燕王必須西進,與瓦刺分一個高下。據說所知,西域向來多鐵,西域鑌鐵,也是很有名的。」
燕王十萬鐵騎,終究是一個威脅。為了防止燕王南下,何夕必須留下來一些兵力佈防,也幸好當年大明對蒙古人有一套完整的防線,何夕只需維持就行了。不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重新修建工事。但是這終究是一個負擔。
一旦燕王與瓦刺開戰,戰場必然在漠北,或者西域,如此一來,何夕就可以完全撤掉北方的防禦,最少能抽調出十萬人馬。
為南下決戰,籌備兵力。
至於南下一統天下,到底需要多少萬人才夠?何夕不知道。但是何夕覺得,多多益善,要完全發揮出己方的優勢。北京的優勢是什麼?而火器部隊比起冷兵器時代,最大的便利是什麼?那就是戰鬥力依賴於火器的輸出,而不是人的輸出。
訓練一個精銳甲士,讓他們能數量掌握各種作戰技能,數量的掌握各種兵器,需要時間要比訓練一個火槍手長得多。
何夕自然要利用這個優勢,擴軍擴軍再擴軍,咬著牙向百萬大軍衝擊。這其中最大的問題,不是別的,就是人口問題。所以,何夕想辦法要搞定更多的人口。..
調配人力資源。
同時,同時也為蒸汽機大規模運用,提供空間。
何夕雖然覺得有些困難,但是他覺得,維持百萬大軍作戰,他還是能撐得住的。但是南京那邊能不能撐得住,就不知道了。最少即便到了現在,朱允炆也沒有預料到,未來與北京方面的戰事將擴大到一個讓無法接受的規模。
最少,現在何夕已經往這方面努力了,而朱允炆還沒有察覺。
練子寧說道:「好。這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只要稟報殿下之後。應該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