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將士都配了兩匹戰馬,身上都穿著厚厚的棉衣,頭上還有皮帽。還有一些便於攜帶的小暖爐,裡面可以說煤炭,木炭,木材等等。用來取暖。而且這些將士在東北已經兩年多了,適應了東北的寒冷。
誠然,面對漠北的寒冷,準備再多也未必是萬無一失。
雖然燕王不知道什麼叫做邊際效用,但是他知道,現在想要提升將士們的禦寒能力,需要投入的東西,必須更多,已經到了很划算的程度。
畢竟,此地可是整個大明最北方,任何一樣東西運輸到這裡,都是要加上運費的。如果不是開通的遼松運河,這些將士手中的任何東西,要比內地價格高上十倍,才是正常情況。
各種壓力都在燕王身上,而且再等下去,燕王手中的籌碼,也不可能再有什麼實質性的提升了。
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至於平安,倒是不想這個時候打。因為平安是馮勝的人。當然了,平安之所以不想打,並不是為馮勝著想,而是為將士們著想,這個時候開戰,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有非戰鬥傷亡。
至於多少,就要看天意了。
而平安僅僅從戰事來想,其實並沒有想過一錘定音,多次出擊,總有一次能抓住韃子的主力。而今遼松運河開通,也讓長春都司有這實力,發動多次進攻。
只是,問題在於燕王不願意這樣做。
馮勝的前車之鑑在,馮勝當初想到的掃平納哈出,覆滅北元。就差最後一口氣,結果哪?馮勝回南京養老了,最後一哆嗦到了燕王手中。
對於中樞局面,燕王也不敢保證,自己一擊不中,還有第二次機會?
只是平安也是懂人情世故的,不準備與燕王硬頂而已,至於其他的將領都是燕王的人。聽燕王的自然沒有什麼可說了。
燕王說道:“好,既然如此。”燕王抽出長劍,一劍斬在案几上,咬著牙說道:“所有人都回去準備,三日之後出發,每人帶三十日干糧。不帶營帳,全部出擊,不勝不還。”
“是。”所有人都大聲答應一聲,隨即掀開門簾,面對捲進來的風雪,大踏步離開了。
只有一個人留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練子寧。
經過幾年的歷練,練子寧明顯的比之前精明幹練了很多。他對燕王說道:“所有準備都已經齊備,該準備的去年秋天都準備好了。不管是軍糧,還是各種禦寒物資,乃至於其他細碎的小東西,都準備好了。”
“請殿下放心。”
燕王忽然一笑,說道:“練兄,這一次我們會撲空嗎?”
練子寧說道:“殿下必須是陛下的兒子,而且太子殿下也允了殿下,這一戰打不好,其實也沒有什麼的。殿下放寬心便是了。”
燕王嘆息一聲,說道:“放寬心?”隨即搖搖頭。
這一戰,是燕王主持的第一場大戰。甚至燕王自己都沒有想過,自己能主持這一場滅國之戰。即便是元朝已經殘存到如此地步,但依舊是大國。
他怎麼能放寬心。
只是燕王也知道,他此刻內心之中有多少糾結也沒有用了。放寬心是放不了的。但也不至於撐不住。
燕王沒有糾結於這個話題,而是直接對練子寧說道:“長春這裡就交給你了。”
練子寧說道:“請殿下放心便是。”
三日之後,燕王兵分兩路,離開了肇州城,乘風冒雪北上。一路是燕王親領,向西北方向突擊。而另一路由平安率領,與燕王相隔幾十裡。之所以分兵,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要覆蓋,這幾個宿營地。
一個也不能錯過。
最後在斡難河畔會師。斡難河乃是蒙古人的聖河,也是成吉思汗崛起的地方。這也是燕王決定這一次北伐最北處,原因很簡單,僅僅帶了三十日干糧,如果沒有估計錯的花,十五日左右,就是在此地了。
需要立即返程才行。
甚至燕王並不覺得,蒙古人會在斡難河畔。原因很簡單,斡難河畔太北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