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太子不自信。正如太子所言,朱元璋對勳貴限制太嚴苛,是要有反噬的。
李祺身為皇家的女婿,本應該與朝廷一條心,但是李祺與大明朝廷已經是積怨深厚了。當初,漢光武劉秀在綠林軍中,更始帝上了他的哥哥。劉秀就是在外人面前,一點也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每天晚上枕頭都是溼。最後才得到一個機會,孤身去河北,從此天高海闊。
如果沒有機會,李祺只能忍著,但是如果有機會。李祺決計不會放過的。
或許有人覺得,殺了李祺就行了。
但是李祺這樣的人少嗎?
勳貴之中,有太多了。朱元璋管他們管得太嚴了。即便沒有李善長案與藍玉案,也有很多勳貴被辦,家門不保,至於訓斥,閒置等等。更是家常便飯。
殺得過來嗎?
太子覺得,他登基之後,一定要加恩天下,安撫天下才能將這些問題慢慢解決。
但是朱元璋要變法。
要剷除天下最龐大計程車大夫階層,這簡直是自掘根基。
而今天下反對的人不多,一方面是很多人其實都不明白,朝廷這個變法是什麼意思?如果僅僅是給泥腿子施恩。他們其實並不在意的。因為大明朝廷的管理結構,就代表著他們不可能直接接觸到百姓,是需要透過胥吏,士大夫這些階層,再接觸到百姓。只要這個結構不變,不管朝廷有什麼法度,都是他們說了算。
一陣風的事情而已。
另外一方面,也就是朱元璋鎮著。
他們不敢冒頭。
但是朱元璋一旦走了。
這天下會是什麼樣子?
大明根基動搖,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何夕能感受到未來的狂風暴雨,太子在大明最關鍵的位置上,可以說大明的所有情況,都瞞不過太子,他看得比何夕還要明白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馬皇后萬萬沒有想到,而今天下在太子看來是這樣的。
馬皇后皺眉,思考了一陣子,說道:“不至於吧。我雖然不懂,但也知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何夕的辦法只有能給大帶來好處。反對的人不會太多吧。”
太子咳嗽兩聲,說道:“母后,給誰好處?誰的好處?母后不知道吧。今年處決的私鹽販子,是之前數倍,他們的鹽都是從遼東販賣過來的。鹽也就罷了。”
“天下的鹽都是朝廷的。大不了,朝廷關閉所有鹽場。但是其他的怎麼辦?因為幾個鐵廠,很多想見都沒有鐵匠了。而今又要生產布,男耕女織,很多百姓家中的布,是他們唯一的活錢,一旦讓百姓的布賣不出去,會出現什麼樣的風波。”
“一想到這裡,我就頭疼。”
“讓老四來吧。”
“住口了。”馬皇后厲喝說道:“你非要害死老四,才肯罷休嗎?”
太子張張嘴沒有說話。
他雖然沒有這個主觀意願,但是他也知道,他這樣的話,如果傳出去,燕王的處境將極其艱難。畢竟,太子的儲位,是朱元璋也不能輕動的。而這個儲位,即便太子肯放棄,太子很多跟隨者也不會放棄。
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必將將燕王置於死地。
這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