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陳倉舊地,回憶百餘年往事,劉備和諸葛亮都泛起悵然情緒。諸葛亮下意識地以軍事視角評價絕聖門的統治:“剛剛入主關中,就把扶風郡治所移到陳倉,絕聖門對陳倉舊道的重視不言而喻。待絕聖門圍繞陳倉修建好稜堡防禦體系,即使失去天命約束和長生者偉力,蜀兵也別想從益梁戰線攻入關中。”
劉備笑說:“世間已有長生者,我們何必再幻想沒有長生者的畫面?”
諸葛亮點頭稱是。
劉備又建議:“我們步行去長安,沿途瞧瞧魏東生的手段。”
絕聖門把羯胡趙國的關西疆域分別切割為雍州和涼州,雍州設立馮翊郡、上洛郡、長安郡、洛川郡、上郡、扶風郡等郡;涼州設立安定郡、隴東郡、天水郡等郡。又因為絕聖門穩紮穩打推進前線,今年年初才遲遲挺進關中,實質控制區域僅有天水郡、扶風郡、長安郡、馮翊郡、上郡等地,其它安定郡、隴東郡、洛川郡等地僅僅名義臣服而已。
而且,即使在重中之重的長安郡,絕聖門的力量也非常有限。
石虎昔年瘋狂殺戮留下來的陰影,羯胡趙國崩潰到氐符秦國應兆期間的混亂,幾乎摧毀了關中經濟基礎。劉備一路行來,發現經過羯胡趙國的二十年野蠻統治,關中經濟條件竟然遠遠不如劉備無為而治的匈奴漢趙。對比劉備傀儡匈奴漢趙時候,關中百姓的生活條件最少滑落了十分之三,衣食住行都非常窘迫。
但是,關中也有積極的一面。
剛剛踏步關中的絕聖門,已經快速注入新鮮血液。
例如糧食管制政策。絕聖門為了緩解冀、並、雍、涼四州的災情,一邊強制徵買世族百姓家的多餘糧食,一邊行政規定最低最高糧食銷售價格。關西世族稍有抗拒態度,絕聖門就祭出依法治國等制度,出動長生者和武卒方陣攻打他們的塢堡。亦是有此糧食管制政策,冀、並、雍、涼雖然飽經天災人禍,卻始終沒有鬧出遍地饑民的么蛾子。
關西世族理所當然地反感絕聖門的政策,背地裡詛咒絕聖門和魏東生遲早遭遇天命反噬。
劉備卻贊同絕聖門。
作為季漢開國君主,劉備深刻明白豪強世家的利與弊,一方面國家需要豪強維護地方秩序,一方面豪強又威脅著國家統治基礎。定時遷徙地方豪強,是維持國家興盛的不二法門。無論西漢,還是東漢,都是因為地方豪強失去約束而崩潰。
這些詛咒絕聖門的關西世族,都是先後效命匈奴漢趙和羯胡趙國的牆頭草,他們眼裡只有宗族。絕聖門再寬容地讓利他們,他們照樣還是牆頭草,誰有天命眷顧就跪誰。絕聖門與其飼養一群牆頭草寄生蟲,不如趁機徹底清洗地方,建立起真正的秩序。
抑制世族豪強,這是劉備的第一眼觀感。
除了武力圍剿塢堡,絕聖門又祭出軟刀子削弱世族豪強。
卻是魏東生把十世轉生世界的監學制度,稍加修改挪到本世界。監學制度已在幽州和平州試執行多年,絕聖門吞併羯胡趙國之後,監學制度隨之推行北地十州。
劉備締造季漢時,竭力糾正東漢末年的世族豪強現象,努力恢復漢初相對公平的察舉制。而司馬晉國雖有司馬懿坐鎮,卻仍舊因為世族豪強不斷做大,漸漸走上了現實世界歷史裡的“九品中正制”不歸路。
要知道,天命機制傾向歷史文武勳臣,世家豪強恰恰是天命機制最大的受益者。司馬懿為了籠絡一群既有名望又有力量的世家,本世界司馬晉國的九品中正制與現實世界歷史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石勒建立羯胡趙國蠶食匈奴漢趙過程中,他也有意識地學習司馬晉國的先進文化,在北方中原建立起具有羯胡特色的九品中正制。
或許有人質疑,力量歸於一身的長生種子體系,怎麼可能發展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九品中正制呢?不借助“外力”的長生種子體系,理該很容易突破九品中正制度的限制啊!
然而,長生種子體系與九品中正制並無本質矛盾。
司馬晉國的九品中正制,甚至完美融合了長生種子體系。原來,因為天命機制傾向歷史名人,而現實世界歷史裡魏晉時期的歷史名人,要麼是聰明絕世的豪傑英雄,要麼出身於世族的清貴。久而久之,長生者漸漸成為世族豪強的標配。
正所謂:進階長生者不一定出身世族大家,世族大家必須有長生者坐鎮。
家有長生者,才是世族豪強。
家有長生者,甚至本人就是長生者,才能遊走世族之間。
類如王導、庾亮、王敦、祖逖、陶侃、桓溫、殷浩、謝安、王羲之、桓衝,現在都被晉國輿論視為頂級世族;類如周瑜、魯肅等舊時代名臣,也被晉國輿論視為失去天命眷顧的落魄世族。
簡而言之,長生者等級駭然成為九品中正制的重要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