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一下衣冠,諸葛瑾來到門口,一看,為首一個大高個子,帶著背雙戟的壯漢,還有一個漢子中等身材。
“敢問可是溫侯?”
“正是呂布,可是子瑜老弟?”
諸葛瑾沒想到呂布管他叫老弟,這個稱呼挺親切。
“溫侯請。”
“來得匆忙,也沒帶什麼禮物,兩條鹿腿,給子瑜打打牙祭。”
“溫侯客氣了,請。”
諸葛瑾為人老實,見呂布這麼客氣,連忙把呂布請進了家裡。
當下安排家丁殺雞做飯不提。
客廳裡,呂布和諸葛瑾相對坐。
“子瑜,我青州的施政,你也聽說過,感覺如何?”
“溫侯仁義愛民,天下無雙。施行的政策溫和,頗有當年管仲之風。”
呂布連忙擺手:“我跑這麼大老遠可不是聽你吹捧的,你來說說弊端。”
諸葛瑾點點頭:“好吧,那我就說說。馬匹、牛、羊、豬等牲口養殖的推進,讓貧富差距變大了。比如我家裡沒地,想賒幾頭豬,辦不到。想養牛馬,那就更難了。”
呂布點點頭:“子瑜說的是貧富差距肯定會有的,但是發展才是硬道理。至於無地無田的也並非不管不顧,可以安排他們進工坊,做工賺錢。”
諸葛瑾恍然大悟,軍中需要大量士卒、工坊需要大量工匠,必須有充足且廉價的勞動力的才行。
呂布接著介紹:“現在青州的第一個任務是在五年內實現畜力化和手工機械化。簡而言之,就是耕地、拉車要用黃牛、毛驢、馬匹、騾子來取代人力,大牲口的保有量和人口比要達到十比一的比例。也就是十個人,必須有一頭大牲口。這其中騾子、馬匹是發展的重點。糧食產量現在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遞增。”
諸葛瑾眉頭緊蹙:“為何糧食增產如此之猛烈?看來先進的農耕文化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農耕文化只是需要發揚光大的一部分,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鐵器文明。”
“鐵器文明?”
“對。”呂布一招手,讓門口的典韋從馬背上卸下來幾把鋼鐵的工具,有砍柴鋼斧,有鋼鍬,有沉重的十字鎬。
諸葛瑾那是有見識的,接過來看就認出來了。
“這些都是精鐵的工具,若是這種農具普及,代替青銅農具、生鐵的農具,糧食連年生產完全不是問題。”
“這些精鐵的工具,只有很少一部分,現在只能供應軍隊使用。利民鐵廠生產的普通貨色只能算是好鐵,隨著鐵製農具的普及,糧食增產會成為必然。”
諸葛瑾摸著鐵鍬,恍然大悟:“溫侯軍中普通士卒穿的鐵甲就是用這種材料打造的。”
“哈哈,子瑜好眼力啊。現在已經裝配了一萬五千名騎兵,兩萬名步兵,同時每個月六千套的速度快速增加。”
諸葛瑾算是明白了,為什麼呂布大軍一到,一仗沒打,蕭建就投降了,光是鐵甲軍壓迫,普通人就受不了。
琅琊軍連皮甲都不多,遇到鐵甲兵還怎麼打,更何況對方還是呂布帶領的天下精兵。
“青州焦土重建,最大的難題不是錢糧,不是房舍,不是農具。而是精神,百姓必須有戰天鬥地的精神。官吏施政要剛柔相濟,善待百姓,還希望子瑜能出山助我,為了天下,為了百姓。”呂布說罷深施一禮。
諸葛瑾連忙還禮:“溫侯過謙了,我一個窮酸寒儒,幫不了多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