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這麼說也是基於東漢末年人口銳減來說的,尤其是周邊的兗州、徐州等地。現在還相對好些,若是經歷了三國之亂,人口就會更加的少了,所以像生活用紙這類奢侈品,銷量是會非常的少。
“夫君真是商業奇才,富戶富的流油,價格再貴點,該用的還是會用。妾身聽說荊州、益州之地沒鬧黃巾,當地人是不是很富裕呢,如果能把咱們的草紙賣過去,應該能有大銷路。”
“夫人說的對,咱們青州的商隊逐漸形成規模了,會很快開啟市場的。你這裡穩定生產就行了,質量要穩定,形成品牌效益。”
“那用什麼牌子好呢?”
“這造紙廠都是夫人的功勞,就用蔡夫人好了。”
蔡夫人造紙廠算是正是開業了,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招募有男工二百餘,女工八百多人。
呂布從廠裡轉了一圈,發生生產工藝還是很落後的。
石碾子、石臼、抄紙、晾曬幾乎全是人力和毛驢。
人力也有人力的好處,那就是能讓更多的人能吃飽飯。
中午休息的時候,工人們停下了手頭的工作,開始吃飯了。
一個個排隊去打飯,大多都是十六七歲,二十多歲的女子。
主食是小麥粉的窩頭,高米的稀粥,菜有兩樣,燉白菜,上面漂著幾塊肥肉。一盆水煮小海蝦,還有一筐子洗乾淨的小蔥,生的。
大家走過去,一碗粥,兩個窩頭,一份白菜,想吃海蝦的就弄點,不喜歡吃就算了。
本地人喜歡吃生蔥。
食堂還很簡陋,沒有桌椅,大家都是蹲著吃飯。
“夫人,桌椅板凳儘快準備上,做事業前期肯定是要虧錢的,不要怕花錢,要讓工人有家的感覺。”
“已經安排工匠做了,今年魚粉生產壓力大,養了那麼多豬,木匠們加工加點的做漁船呢。”
“哦,也是,青州百廢俱興,生產上可能忙些。”
漢代風氣比較開明,男女同工並不稀奇。
重體力的工作才用男工,其他的工作用的都是女工。
而且工錢差別不是太大,舂紙漿的男工,月錢也就是一百五十文。抄紙的女工一個月一百四十問。包吃包住,一天三頓飯,男女工各自有不同的宿舍區,有女兵執勤,確保安全。
每個月休息四天,可以自行安排。一般不加班,天亮開工,天黑下班,一天工作十來個小時。
工坊有自己的菜地,活不忙的時候,工人去菜地幫忙。
呂布問一個男工:“小夥子,生活上,工作上可有不滿意的地方?”
“有,這裡工坊這裡吃的太好了,上工半個月,俺回家一趟,吃不了家裡的飯了。幾乎頓頓有魚肉,油水也足。”
“小夥子,好好幹,有出息。幹幾年建房子,娶媳婦。”
蔡夫人造紙廠剛創立幾個月,許多產品還在研發之中,但是可以肯定將來的銷路那將會是非常好的。
典韋挺喜歡這種草紙:“主公,這些紙挺好啊,挺軟乎,能不能背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