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郡面積不大,但是人口挺多,差不多十五萬人,位於微山湖北部東部。
境內山區少,平原多,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還許多的果樹。
家家戶戶都有梨樹、棗樹、柿子樹等等。
這個地方的百姓習慣養豬、養牛、養牛。湖邊則大量養殖了鵝、鴨子等等。
“子恪,我看你這任城的百姓很喜歡種樹啊。”
“我們這山區少,百姓建屋造房子需要木材,所以喜歡從河道兩邊種植楊樹、柳樹。從房前屋後種植各類果樹,田間地頭也種植各類果樹。到了山區,果樹種植的比糧食還多,許多山民以種果子為生。”
“子恪說的有道理,青州百廢俱興,緩一緩也得植樹造林,多種果樹。任城蝗災少,恐怕也是有原因的吧,你這是不是有什麼好辦法?”
呂虔笑道:“這個是真沒有,因為這裡水域面積大,蝗蟲在旱地產卵,百姓養的鴨子多,鴨子吃蝗蟲比雞還厲害。再也就是預防蝗蟲要長期,不要臨時抱佛腳。讓百姓養成抓蝗蟲的習慣,平常不忙了抓蝗蟲。開春見到小蝗蟲就開始,白天抓,夜晚火燒,如此幾年蝗蟲自然就少了。家裡有了雞,有了鴨子,這些家禽都吃蝗蟲,百姓就消除恐懼了,一旦不恐懼了就好辦了。”
呂虔讓人整理了一些歷年來治理蝗蟲的經驗,交給了呂布一份,這樣可以參考治理蝗蟲的方法,以便呂布更好的治理蝗蟲。
呂布詳細閱讀,發現當地百姓還是很有經驗的,會在蝗蟲產卵的季節在沙地上挖蝗蟲卵,挖一處蝗蟲卵,相當於殺滅了數百隻的蝗蟲。
呂布並未耽擱,甚至都沒去微山湖看望一下高順,第二天一早,丟下大隊人馬,只帶領數百騎兵飛奔濟南郡。
距離濟南城還有百多里,隊伍在驛站駐紮,人馬都累了,呂布來到田間,就見當地百姓正以網子撲打蝗蟲呢,老人孩子女人一起上陣,農田裡的蝗蟲已經沒多少了。
百姓見呂布過來了,一看就知道這是青州刺史:“呂將軍,您怎麼來了。”
“返回濟南城,路過這裡。蝗蟲滅的怎麼樣了?”
“前幾天泰山來的雞群放牧過去了,基本上滅殺的差不多了,現在這些是從野地裡又跑過來的。每天白天打,晚上燒火堆引誘,數量已經很少了,再堅持幾天就差不多了。”
呂布點點頭:“好,再接再厲,你們現在的努力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糧食,一旦蝗蟲氾濫成災,受苦的還是百姓。”
呂布在麥田裡走了一圈,發現的確如老農說的那樣,偶爾能看到一些蝗蟲在麥地裡飛來飛去的,由於麥子比較高,使用拍子已經不方便了。
“令明,抓幾隻螞蚱試試。”
典韋笑道:“這可難不倒我,我小時候就愛抓這個。”
典韋找來一根樹枝,就像打棒球一樣,每次都能打中,非常的厲害。
打了一會兒,典韋打了幾十只,一畝地也就幾十只的樣子,已經很少了,這種規模已經不能形成蝗災了。
這是一種短翅膀,大肚子的蝗蟲,吃東西很厲害,但是飛行能力比較差。
一路行來,蝗蟲得到了初步的控制,數量比以前少了。而且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田間地頭燒著的篝火,看來百姓還是用心了。
當呂布回到濟南郡的時候,陳宮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主公啊,蝗蟲的勢頭終於控制下去了,你回來了,我也能睡個好覺。”
“辛苦公臺了,公臺處置得當,這才沒出什麼大亂子,虛驚一場。”
陳宮激動的熱淚盈眶:“能得主公信賴,那是我的榮幸,這次蝗災算是一次演習,終於讓百姓不再懼怕蝗蟲。”
呂布點點頭:“回來的時候我帶著典韋在農田裡轉了轉,蝗蟲已經很少了。不過收尾還是很艱難的,還得繼續打蟲子,晚上點火不能停。”
“今年的蝗災和乾旱密不可分,若是最近能下一場大雨,蝗蟲就算是徹底緩解了。”
呂布回到府衙休息片刻,顧不上回家,和陳宮一起來到了湖邊的種禽養殖場,湖面上漂著數千只的麻鴨。
濟南向來有養殖鴨子的傳統,但是像這等養殖場還是隻有官府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