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第二撞擊實驗,摧毀了長度73公里的真空管道和一部分配套設施,但是這點損失,火星殖民分公司還是可以承受的。
火星星環系統再次關閉檢修。
軍工事業部和其他幾個部門討論之後,只准備研究一下質子殲星炮,不過並不打算量產,這只是技術儲備的一種準備。
而尤里博士等人則繼續研究這一次對撞實驗的資料。
儘管這一次對撞中,只有其中0.32秒的對撞被監測到了,但這0.32秒對撞資料,其價值是非常巨大的。
至少智械文明當初就沒有做到這一點。
倒不是智械文明沒有辦法提升粒子對撞機的能級,畢竟對方可是利用天然黑洞作為粒子加速器的能源核心,肯定可以加速得更加快。
但是那加速出比火星星環系統更加快,卻不代表智械文明可以蒐集到有效資料。
因為亞光速質子在相互撞擊過程中,隨著能級的逐步提升,其破壞力也直線上升。
這個情況帶來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對撞產生的破壞,與磁場束縛半徑的矛盾,基本是不可調和的。
為什麼火星星環真空管道半徑只有50米,難道智人公司不能製造出更加龐大的真空管道嗎?
可以製造。
但是價效比太低,而且隨著真空管道的半徑加大,不僅僅需要更加龐大的超導線圈,其磁場束縛真空區域的半徑也在加大,這會導致在其中執行的粒子發射碰撞的機率直線下降。
如果真空管道之中的粒子碰撞機率下降,那執行之中的能量,將出現極大的浪費。
因此真空管道半徑50米左右,就是一個相對適合的範圍。
這也是智人公司參考了智械文明的經驗,才獲得這個相對合適的範圍。
而智械文明絕大部分的粒子對撞機,其真空管道畢竟都在30~100米左右。
這個半徑又帶來另一個問題。
那就是隨著粒子加速的速度越發接近光速,其碰撞產生的破壞力也直線上升,這對於真空管道而言,就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智械文明的那些粒子對撞機,對撞實驗採用的能級都比火星星環系統的第二次撞擊實驗低。
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那是因為超過這個能級,真空管道和配套的超導線圈、精密儀器,都會收到嚴重的破壞。
這種破壞會導致實驗資料幾乎無法接收到,如果一個實驗沒有辦法反饋實驗資料,那這個實驗將毫無價值。
因此智械文明的粒子對撞實驗,永遠無法獲得類似於火星星環系統第二次實驗的資料。
而智人公司之所以可以獲得第二次撞擊實驗的資料,這還要得利於智人公司擁有的磁單極晶體通訊器。
利用磁單極晶體通訊器近乎不存在延遲的特點,瞬間將撞擊實驗的資料反饋回資料中心,避免碰撞產生的爆炸摧毀監測裝置,導致資料遺失。
這0.32秒的時間,期間蘊含的資訊,是智械文明都沒有掌握的。
尤里博士帶著一眾研究員,廢寢忘食的分析著這些資料。
第二次撞擊實驗的8天后。
其中負責中子資料解析工作的葉非凡博士,看著其中三個資料,他目光閃爍著思索:“奇怪,這中子難道的巧合?還是真的存在?”
一側的同事阮志雄,聽到他的自言自語,好奇的轉過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