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烏托邦城。
4088核工廠,這個核工廠是專門生產可控核聚變裝置的工廠,而且還承擔了一部分研發和測試工作。
李青葉在尤里博士的帶領下,來到了這個工廠的研發基地裡面。
他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臉龐。
那人也看到了李青葉的臉,頓時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董事長先生,好久不見了。”
“李維斯博士!你過來火星考察雙中子材料的應用嗎?”
那人正是智人公司的核工業奠基者—李維斯博士,他笑著點了點頭:“雙中子材料我當然不能錯過,這可是下一個產業革命的基石呀!”
其實對於李維斯博士而言,他在智人公司的地位已經非常高了,沒有必要過來親力親為,但是他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正是這種執著的態度,讓李維斯博士一直緊跟時代的潮流。
李青葉提議道:“既然博士也是過來考察,我們順路一起考察!”
“好!我也沾沾董事長的智慧。”李維斯博士開玩笑起來。
“哈哈……”尤里博士有些忍俊不禁。
三人一起進入科研基地裡面。
空曠的場地之中,正在陳設著一臺類似於“老南瓜”的巨大裝置,這東西就是這一次李青葉要考察的目標之一,五型可控核聚變裝置。
智人公司的可控核聚變在短短十幾年間,已經發展了五代。
第一代技術,就是地爐式可控核聚變技術。
第二代技術,則是李維斯式可控核聚變技術。
第三代技術、第四代技術,借鑑了一部分智械文明的材料和技術,相當於李維斯式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升級版。
而眼前這臺可控核聚變裝置,則是第五代技術,又名“磁籠式可控核聚變技術”。
尤里博士介紹著幾代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區分:“董事長,第一代可控核聚變只能利用氫彈核爆進行粗糙的發電,第二代技術,李維斯博士比我更加清楚……”
李維斯博士自然對於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具體區分一清二楚。
智人公司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代際界限,其劃分標準就是核聚變的深度。
所謂“核聚變深度”,就是指核聚變從氫元素核聚變到鐵元素這一核聚變鏈條的節點。
第一代可控核聚變技術只能從氫元素核聚變到氦元素,期間只能核聚變一次。
第二代技術在能量產出價效比上,可以核聚變到碳元素,相當於進行六次核聚變。
第三代技術核聚變到氖元素,相當於進行了十次核聚變。
第四代技術核聚變到鋁元素,相當於進行了十四次核聚變。
而到第五代技術,直接一步達到極限,可以從氫元素核聚變到鐵元素,一共進行了二十六次核聚變。
對於氫元素的核聚變潛力,已經被壓榨到了極致,鐵元素之後的元素就屬於重元素了,沒有辦法進行核聚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