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
雖然火種飛船的伴飛屬於半慣性,只需要偶爾使用輔助推進器修改一下飛行方向,但火種飛船的工質是有限的,能不浪費,他們就要儘量不浪費。
不到23個小時,魚目撞擊坑之中的著陸平臺被改造完成。
收到訊息的張羽,立刻指揮著火種飛船著陸石頭魚星。
當火種飛船成功著陸石頭魚星之後,就意味著改造石頭魚星的工作全面開始了。
首先第一個被建造出來的設施,是水資源提煉工廠,緊接著是核聚變動力系統的製造工廠。
文明火種和生命金屬的聯合作業,可以復刻目前智人公司的絕大部分技術,這其中自然包括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
17天后。
石頭魚星第一核電站投入使用之後,獲得充沛電能的奈米機器人和可控微生物,其生產力獲得指數級爆發。
此時石頭魚星要塞的指揮中心裡面。
張羽看著石頭魚星半徑5億公里以內的星圖,這是精度非常高的星圖,但凡星體此次超過1米的小行星,都被記錄其中。
只見這星圖上面,密佈著密密麻麻的光點,這些光點就是飄蕩在周圍的小行星。
副隊長巴魯斯有些無奈的攤攤手:“隊長,周圍半徑5億公里以內,並沒有大型小行星。”
他們口中的大型小行星,是指星體半徑在100~1000公里的小行星;而半徑1000~3000公里的星體,則是稱為矮行星;
半徑10~100公里的星體為中型小行星;半徑1~10公里的星體為小型小行星;半徑低於1公里的星體,則是微型小行星。
此時在石頭魚星半徑5億公里的星域之中,只有27顆中型小行星、428顆小型小行星、58397顆微型小行星。
周圍的資源如此貧瘠,並沒有出乎張羽的意料,畢竟這裡是空曠的星際空間,他隨手圈起其中4顆中型小行星:
“先重點開採這4顆中型小行星吧!”
這4顆中型小行星的金屬含量比較高,成為了石頭魚星要塞的優先開採目標。
“沒問題,馬上安排。”負責遠端採礦工作的金田望文點了點頭。
半個小時之後,1艘5000噸級別的採礦飛船以每秒100公里的速度飛向目標。
而張羽則開始準備武器裝備的製造工作。
“烏木泉!”
“隊長,什麼事情?”負責戰備工作的烏木泉漂浮過來。
張羽沒有廢話:“宇宙防禦部的武器裝備方案你準備用哪個?”
早有準備的烏木泉澹定地回道:“53號方案,這是根據我們要塞的資源,目前最好的安排。”
“好!你趕快準備!沒有武器鎮場子,我總感覺有點不安。”
“隊長也得到火力不足恐懼症了?”
張羽聳聳肩:“沒有辦法,距離我們最近的邊界要塞,也有723億公里之遠,周圍又空蕩蕩的,我們這裡還沒有一點遮掩,誰知道會不會有敵人突然冒出來。”
這也是暗星計劃和星際要塞計劃的麻煩之一。
在星際空間之中,但凡技術比較高的一級文明,或多或少都可以察覺到暗星的存在。
一旦對方的宇宙飛船路過太陽系附近,肯定會優先開採暗星的資源作為補給。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進入行星系裡面採集物質,原因自然是為了安全考慮。
外星人肯定沒有那麼傻,它們通常不會在沒有查清楚陌生行星系內部情報的情況下,直接進入一個行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