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鄭白等人忙碌建造一號人造地球的時候。
太陽系的智人公司總部也沒有閒著。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新人類在雙中子材料的製造技術上,終於獲得了突破性進展。
之前智人公司一年只能生產幾百公斤雙中子材料,採用新技術之後,產能提升了幾十倍,而且單位能耗還下降了55%。
同時生產裝置也從之前的動輒幾百公里起步的尺度,被壓縮到幾十公里級別的程度。
作為智人公司最重要的殖民地,巨星殖民分公司第一時間就收到了相關的技術資料。
巨星殖民分公司的動作非常快,不到半個月,就改造出8臺雙中子材料製造機,可以年產雙中子材料8噸左右。
雙中子材料對於智人公司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材料。
無論是能源領域,還是軍工領域,還是工程建造領域資源,或者是推進器領域,雙中子材料都發揮出無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沒有雙中子材料,智人公司的宇宙飛船航行速度,很難突破光速的3%。
現在公司最新款的宇宙飛船,極限航行速度已經飆升到了光速的7.8%。
而新型宇宙飛船的核心技術,就是雙中子材料製造的磁場偏移護盾、強磁等離子體推進器和強磁核聚變發電系統。
特別是磁場偏移護盾,這東西對於超高速飛行狀態的宇宙飛船太重要了。
如果沒有這東西,只要宇宙飛船航行速度突破光速的2%,飛船頭部將受到難以修復的損傷。
在一次測試之中,智人公司就將實驗飛船的磁場護盾更換成普通材料,結果就是宇宙飛船速度突破光速的2%後,飛船頭部和一顆幾厘米大小的小行星碰撞了一下,然後飛船頭部就被開瓢了。
而直徑幾厘米大小的小行星,基本密佈整個星際空間,雖然從大的空間尺度來看,宇宙飛船和微型小行星碰撞的機率不大。
奈何當宇宙飛船的速度提升,航行距離拉長之後,小機率事件也會變成必然事件。
比如之前智人的遠征軍艦隊,在航行途中,幾乎所有的戰艦都會微型小行星碰撞過。
如果沒有雙中子材料製造的超級磁場偏移護盾,戰艦頭部早就被撞成馬蜂窩了。
六爪人為什麼沒有辦法研發出速度更快的宇宙飛船?
答案可不僅僅是因為推進器技術不行,還有護盾技術的原因。
在地球時代,人類的飛機和鳥類碰撞,導致飛機出現事故的事件,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進入宇宙時代,初期的航天器速度沒有突破20公里每秒,航行範圍也不遠,和微型小行星碰撞的風險都非常高。
就更別提宇宙飛船速度達到光速的2%以上了,只要發生碰撞,幾厘米尺寸的小行星,威力就不亞於幾百噸TNT。
而遠征軍艦隊撞到的最大小行星,直徑達到了12米左右,撞擊威力相當於幾百萬噸TNT。
沒有超強的護盾技術,這種級別的撞擊,可以直接快整艘宇宙戰艦撞得粉身碎骨。
智人公司最新版本的宇宙飛船極限速度為什麼被卡在光速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