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源得意地調出一份論文:“這是我和幾個同事前段時間研究出來的,名為繁殖控制系統,這是利用各種基因調製出來的,如果可以改造成為一對專門管理繁殖的染色體,那別說增加一倍染色體數量,就是三倍體、四倍體也是可以繁殖的,我在多倍體的動物身上做過相關實驗。”
藤田昂和木犀非常驚訝,倆人急忙翻看起那篇論文。
看完之後,倆人才發現章源研究的這個技術非常厲害,這相當於人造了一對全新的XY染色體,而且還借鑑了其他動植物的基因繁殖模式。
章源解釋道:“這是公司未來打算配套給單體繁殖系統的一部分技術。”
師徒三人又繼續討論起來。
而很多已經有理論準備的研究員,則陸續上臺發表自己的設想。
李青葉一邊聽,一邊總結各方的觀點。
目前進化的理論,有三設想路線。
一個是基因替換理論,就是在人類原來的基因序列上,將一部分沒有用的基因剔除,更換成為可以適應宇宙的基因序列。
一個是基因增量理論,就是在人類原來的基因序列上,增加一部分新的基因序列,讓人類可以適應宇宙的生活。
一個是極限進化理論,透過加速突變的方式,讓人類基因在宇宙環境之中自然突變,從而篩選出一部分可以利用的宇宙基因,然後透過基因重組的方式新增到人類基因之中。
其中木犀、藤田昂等人的染色體倍增設想,就是基因增量理論的分支之一。
目前各個理論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李青葉也沒有直接指定哪一個作為未來的方向,他的想法是百花齊放。
反正智人公司的資源還比較充足,三條路線可以齊頭並進,哪怕只有一條是最後適合的,在激烈的競爭下,也可以相互促進。
哪怕是李青葉,他也不敢輕易斷定,哪一條技術路線才是人類進化的未來。
在進化之路上,智人公司可以借鑑和參考的目標都沒有。
六爪人同樣只是半個宇宙生物,它們在宇宙真空環境下,一樣沒有辦法脫離輔助裝置和宇航服。
因此李青葉打算三條路都投入。
不過他個人比較傾向於染色體倍增理論,在不大改原來的基因序列前提下,增加一倍的染色體數量,透過這些新增染色體的基因序列,管控新增的器官。
目前研討會上,已經初步確定了“內迴圈器官”、“光合皮層器官”、“儲能器官”、“壓縮氣體噴射器官”、“遠端通訊器官”、“礦物分解吸收器官”、“抗輻射和抗高能粒子的外殼器官”。
這七個新增器官被正式立項研究。
而這些新增器官肯定不能使用人類原來的基因序列控制,必須使用新增的基因序列來控制。
這剛好和染色體增量理論相通,可以相互結合起來,從而將新增器官的基因編輯起來,然後組合成為新的染色體。
這也是李青葉為什麼比較看好染色體增量理論的原因,因為兩者比較容易結合。
謝謝各位親的支援(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